拿到德鲁克《旁观者》一书,几乎一气呵成读完。这本书既不是他的管理学著作,也不是一部小说,更像一部德鲁克的自传体回忆录,描述他从小到大,开始接受教育、工作和人生中遇到的精彩的人物事迹,这些留给他人生深刻记忆的人物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左右了他的人生和事业追求。
这本书通过一战前后到二战期间欧洲美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各种政治和经济学术思想的潮起潮涌,理解时代背景下的欧洲美国快速变化的社会局势,不同类型追逐思想自由的知识精英们,尤其是犹太裔的思想精英从欧洲流动到英国,从英国又大量流动到美国的过程,使我们能够理解一战前后英国依然是世界的主导者和主要思想的策源地;但二战后美国不仅经济实力强势崛起,而且科学技术,思想创新均迅猛发展,20世纪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世纪”,美国无可置疑地成长为全球领袖国家。二战前后欧洲主要的思想家,经济学家,科学家等知识精英大批移民美国,逐步支撑起美国成为全球思想和科技的创新国度,助力美国成为世界思想和科学技术创造的策源地。
通观全书动人的章节不少,由于从事汽车行业二十多年的阅历,我最有兴趣的段落聚焦于第14章:“斯隆的专业风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制造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企业,员工总数超过二十万人,斯隆在担任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二十多年时间,把一家通过收购拼凑起来的汽车制造企业,从频临破产的边缘整合成一家生机勃勃,高效运转的企业集团,销量高峰时超过福特、克莱斯勒等美国全部汽车公司的产销量的总和,市占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斯隆因此成为二战前后美国汽车业的领袖人物,美国的企业英雄,通用汽车也成为美国制造的标志性企业。
德鲁克因《工业人的未来》一书在美国企业界引起关注,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和企业咨询顾问能获得通用的邀请是一件荣幸和富于挑战的机遇,德鲁克欣然接受这一邀请赴约,开始启动二年左右对通用汽车全方位近距离考察调研咨询工作。通用汽车作为美国工业象征性的超大型企业,人员已超过二十万人,这项咨询工作使德鲁克最终完成了《公司的概念》一书,成为德鲁克提出“管理科学”的奠基之作,成就了德鲁克管理学理论大家的地位,而随之完成的《管理的实践》一书确立了德鲁克管理大师的全球声誉,影响遍及欧洲和日本。
德鲁克把通用汽车首创的分权制,专业人士管理(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管理层利益共享机制,劳资关系矛盾等方面的实践做法做了系统的总结归纳,首次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提出了大企业的管理之道,同时预见性地提炼了企业员工的社区自治管理,企业外部关系的社会责任等前瞻性重大概念。对通用汽车的考察调研形成的这些思想和理念未能获得通用的高管层的普遍认同,尤其是领袖人物斯隆先生更是不置可否,斯隆最终以自传《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一书表示对德鲁克不认可之意,这种深刻的思想交集和对立反映了什么问题?其本质的原因何在?令我大为好奇。
我看过德鲁克的《工业人的未来》,《公司的概念》,《新社会》,《管理的实践》等著作。作为汽车行业人士,斯隆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几乎是必读之作,借以对美国汽车产业和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有深刻理解,但以前未读过《旁观者》一书,并不了解德鲁克与斯隆之间的思想分歧和差异,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找出其实质原因。
如德鲁克《旁观者》所述,双方形成共识的应该是大企业的分权制和专业人士管理者定位,而严重分歧主要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员工的社区自治等外部关系的改进建议。在斯隆看来企业应做专业的事情和权责对等的事情,而不能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做非专业或权责不对等的事情,否则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后来的美国企业发展历程我认为既体现了德鲁克的前瞻性的正确,也反映了斯隆作为企业实践者的担忧,如今美国汽车制造业已面临真空化的危险,前有日、德汽车制造企业的全球竞争,后有法国、韩国汽车制造业企业的追击,同时中国、巴西等新兴大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加入竞争行列,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化资源整合与竞争的产业,不进则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均告危机,美国政府注入巨资拯救,通用、福特转危为安,但克莱斯勒已岌岌可危,处于休克状态,世事难料,这也证明了德鲁克的结论:管理学是实践的科学,而非理论原理。
斯隆作为通用汽车扭转乾坤的传奇英雄人物,德鲁克敬佩之至,在旁观者一书中用较多篇幅描述了斯隆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把斯隆个人的领导力,战略决策的独特风格,培育干部,选择安排到合适岗位等企业管理理念描述的很生动。尤其欣赏的有斯隆谈决策程序的大道理,斯隆主持会议的独特领导力,斯隆面对福特经营困难,新老交替接班时的全面支持而非拆台的态度与做法,与竞争对手克莱斯勒的私人友谊,追求行业同生共存又彼此竞争的管理思想,以及斯隆捐资教育,推行管理科学的奉献精神,令人记忆深刻。如果说德鲁克是管理理论的大师,斯隆无疑是管理学实践的大师。
如斯隆说:“我们需要大学出来的年轻人,企业变得越来越复杂,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难以有所突破,因此我们必须为家境不好的年轻人提供开放的渠道,让他们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如面对德鲁克说:“我不会告诉你该研究什么或是提出何种建议,你只要告诉我,你认为什么是对的,而不要管’谁’才是对的,别担心管理层的成员,包括我自己,是不是采纳你的建议或研究成果。如果对你来说是对的,在我看来是错的的话,我会立刻告诉你”;如关于斯隆用人之道的说法:“你一定认为我是用人最好的裁判,其实根本没有这种人存在,只有能做好人事决策的人,和不能做好人事决策的人,前者是长时间换来的,后者则是事发后再来慢慢后悔”;“用人的第一个定律就是那句老话,别让现任者指定继承人,否则你得到的将只是二等复制品“;“如果我们不用4小时好好安插一个职位,找最合适的人来担任,以后就得花几百小时的时间来收拾烂摊子”。
斯隆的领导力风格,战略决策的程序控制,人事决策的慎重与公平,个人生活方式的简单节俭,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宽容,无不表现出斯隆作为一个美国式大企业家的风范。斯隆的分权管理做法和专业经理人的理念不仅推动了美国汽车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成为全球大企业的通行标准。
斯隆《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和德鲁克《公司的概念》所反映的思想分歧没有影响他们个人的友谊,而彼此直言不讳地出书宣扬自己的观点也成就了斯隆和德鲁克各自的声誉,斯隆成为美国企业家历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德鲁克奠定了管理学大师的根基。我想他们之间异曲同工的差别来自于各自的角色定位,一个是企业实践者,一个是企业研究者;作为企业实践者要天天解决问题,兼顾短期与长期的成功,在无奈和权衡中做出抉择;作为研究者则可以不受短期得失成败的影响,也无需做出两难或两利的无奈抉择,可以理性研究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终极目的和内外生态环境,期望找出终极道理所在。这也就是实践者的感性存在和思想者必须理性的本质差别所在。一个是企业管理学的实践大师,一个是企业管理学的思想大师,作为一个思想的探索者,德鲁克用理性的第三只眼睛观察世界上各具特色的人士,保持了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是一个学者应该最珍视的品质。
在本章中还有通用其他人物的描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威尔逊先生实施的“我的工作”征文比赛的调研工作,处理劳资关系实施退休养老金制度的探索,解决管理层利益共享机制的利润分成设计等段落,以及经营高手德雷斯塔特先生因战争人手不足招聘2000多名黑人妓女训练成合格的军工产品制造员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动人故事等;这些描述让我们看到通用汽车在专业人士制度化管理下,造就的人才聚集、竭诚尽智,共同成就了通用汽车的成长奇迹。
目前中国的企业实践也走到了类似斯隆时代的美国企业状态,很多民营企业集团崛起,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第一代创业者不可避免的衰老,必须新老交替,如何接班?另一方面如何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中国存在规模巨大的国企集团,汽车制造业目前也是三大三小国企集团占主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国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也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难点所在,德鲁克关于通用汽车公司的分析描述是一面可资中国企业界高管人士借鉴的历史镜子,借以对比探索大企业的兴衰管理之道。
作为期望知行合一,探求经济管理学之道的dps博士生,研究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和学习德鲁克的实践观察方法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途径和法门,德鲁克也是学者们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