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 09:08
[sun]大家好,金融管理课程的第二次微课堂开始了。截止时间10月15日中午12:00[sun]
杨壮老师给大家出了一个微课题。问题:美国、英国、瑞士、以色列创新成功因素之一是有很好的促进创新的生态环境。什么是生态环境的定义?生态环境包括哪些主要内涵?与其它国家比较,中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的差距在哪里?如何完善改变提升中国生态环境的质量?
[太阳]微课堂形式:
每位同学就此题目发表个人观点至少三条微信,第一条对题目的个人观点,第二条对其他同学提出观点的反馈,第三条在别人对您的观点进行点评后,您给出回应观点。
[太阳]时间:
每位同学有一周时间来完成该微课堂题目的讨论。此微课题讨论截止日期是10月15日中午12点。
[太阳]微信发布要求:
为了方便助教统计每位同学的微信数量,请在三条微信发表后分别注明 1, 2, 3。例如:
王莎拉同学的第一条微信:我的观点是。。。。 1。
王莎拉同学的第二条微信:
我对刘长征同学提出的观点有类似的感悟。。。 2。
王莎拉同学的第三条微信:
针对刘长征同学给我的反馈,我的想法是。。。 3
[太阳]字数要求:每条观点至少50字(字数统计不包括标点和表情)[偷笑],至多不超过140字。
[太阳]评分: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三条微信的发布。获得该课微题满分。(每学期每位授课老师都会分别给出一个微课题)
[太阳]加分:微信发表数量超出三条且质量很好,予以额外加分!
朱明明望京老虎 15:24
不抄书,关于创新的生态环境,我的理解:1)土壤:土壤应该是松紧适度的。也就是允许做离经叛道、闻所未闻或者短期看不到利益的事情,同时也要有些约束和引导,防止资源浪费过甚(双刃剑);2)种子:知道怎么思考,而不是模仿,这是种子的培育问题,早比晚好,有比无强。3)中国局部土壤(孵化器、创新大赛、学校创新课程等)开始解冻了,但是创新种子的培育还没有体系化(目前教育的根本问题),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远。4)互联网可以帮助加速追赶和营造社会需要创新环境。。。抛出几个粗浅想法,字数限制暂不展开。欢迎同学们拍砖分享智慧、[呲牙]同时赚学分! 1
黄健老黄 15:35
@望京老虎
【黄健对朱明明的观点的意见】?
1、将生态环境浓缩为土壤,限制了作者的展开;
2、没有或不具体回答问题二、三,特别是没有问题三的解答;
3、以工具(互联网)来回应“体系化”问题,逻辑不能自洽。
浅见![害羞][害羞][害羞]
黄健老黄 15:36
@望京老虎
【黄健对朱明明的观点的意见】?
1、将生态环境浓缩为土壤,限制了作者的展开;
2、没有或不具体回答问题二、三,特别是没有问题三的解答;
3、以工具(互联网)来回应“体系化”问题,逻辑不能自洽。
浅见![害羞][害羞][害羞]
2
王凤祥 15:53
王凤祥的第一条发言:国庆前去瑞士中部小镇zug学习了一周,这个小镇几十年前是瑞士很穷的一个地方,不适宜农业耕作,但是这个镇改变了他们的税法,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率,数十年来吸引了包括西门子、壳牌、glencore、parteners group等著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总部入驻,小镇人口3.5万,目前已经跃升为瑞士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经济制度,制度如同气候土壤,影响了什么作物可以在上面生长,也最终影响这个地方企业生态系统的繁荣程度。 1@杨云
黄健老黄 16:21
【黄健答杨老师微课堂题】
1、首先将“创新”限定在技术创新,以别于文化、制度等创新;
2、创新生态环境是指创新所在的文化、制度、经济和组织条件,文化是社会的、制度是政府的、经济和组织是个人及其所在组织的,这四个方面在强度和持久度上呈递减、在灵活度上呈递增,在关键性上取决于政府,而政府的核心作用是保护产权;
3、有恒产预期才有恒心冲动,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投入创新,预期与强度、持久度呈正比;
4、在强度、持久度相同时,胜败取决于组织,组织除了决定于组织者外,也决定于创新集群,创新集群是指类似产业集群的、含有信息、人才、成果交易、投融资平台等的分工协作体系;
5、中国创新的生态环境相对差的地方首先是产权保护不够、其次是投入持久度不够足、再次是集群效应不强;
6、如上条所述,提升生态质量的关键是保护好产权,在此基础上,产学研会因应自身利益产生创新集群——如联合实验室等,逐渐产生互益效应,提高创新生态质量。
1
天亮了 16:24
生态微课堂,廖天亮同学举手发言:
只要谈到生态,其核心内容是相互关系。无论是自然界的食物链,还是人类的社会关系,都属于生态的范畴。而且生态构成自然演进和社会发展的背景和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生态十分重要的原因。当生态比较有利于的时候,期间的各类人、物、事都会按照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形成繁荣昌盛的景象。相反,如果生态环境不利的情况出现,则会出现自然凋零,社会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具体到社会生态,就包括政策导向,制度设计,产权保护,税制架构,晋升体制,文化影响,教育方式,个人价值,组织效率,领袖意见,榜样力量,舆论取向,财富流向,家庭结构,代际差异,沟通方式,科技水平,政府作用,国际关系,企业分布,产业结构等等,所有能够对个人和组织决策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属于生态的范畴。
创新是需要积极的生态环境的,因为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搅局、改变、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如果政策不激励,文化不主张,奖励不给力,收入不刺激,组织不鼓励,那么创新的生态就是不健康或者不利于创新的。中国的文化主张中庸,教育主张顺从,价值主张中庸,家庭强调孝道,发明不被保护,模仿不被打击,奖励过于温和,基础过于薄弱等等,都是不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尽管目前主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还停留在口号层面。杨老师所提的美国、英国、瑞士、以色列等国,都是鼓励创新的国家,人们骨子里都有一种独立思考、不甘平庸的精神,所以创新就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力量,也是其社会生态的必然结果。中国创新的特点还是举国体制,破解难题大题,但要做到全民创新,人人创新,还需要假以时日进步和改变。一旦生态条件成熟,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必然会大放异彩。
1
陈文 16:32
@老黄?赞同把创新的概念定义范围缩小。科学创新,文化创新,政治创新,制度创新,范围太大了。科技创新太小了。商业创新,创业创新比较合适。 2
王凤祥 16:33
王凤祥的第二条发言:针对@天亮了廖天亮同学的发言,“中国的创新特点是举国体制”,非常赞同。某个行业出现了创新,很快就会被树立成典型,一拥而上,最后创新被举国引导的“重复创新”“被动创新”力量压垮,跟随者往往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创新的大潮裹挟到并不适合的领域中,结果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2
黄健老黄 18:19
@陈文?
【回陈文点评】
1、猜测题目点了美、英、瑞、以四国,及后文中的“创业创新”,个人认为,出题的内涵是“技术创新”;
2、创新可以是革命的(如量子存储),也可以改良的(如车型设计),也可以是体验改善(如微信红包),在后两者方面,中国并不落后。说明,中国存在着一定的创新生态优势;
3、优劣势的分析,可以证明前文的假设,如权重、短板等。
3
黄健老黄 18:20
@杨云?黄健完成作业!
【黄健答杨老师微课堂题】
1、首先将“创新”限定在技术创新,以别于文化、制度等创新;
2、创新生态环境是指创新所在的文化、制度、经济和组织条件,文化是社会的、制度是政府的、经济和组织是个人及其所在组织的,这四个方面在强度和持久度上呈递减、在灵活度上呈递增,在关键性上取决于政府,而政府的核心作用是保护产权;
3、有恒产预期才有恒心冲动,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投入创新,预期与强度、持久度呈正比;
4、在强度、持久度相同时,胜败取决于组织,组织除了决定于组织者外,也决定于创新集群,创新集群是指类似产业集群的、含有信息、人才、成果交易、投融资平台等的分工协作体系;
5、中国创新的生态环境相对差的地方首先是产权保护不够、其次是投入持久度不够足、再次是集群效应不强;
6、如上条所述,提升生态质量的关键是保护好产权,在此基础上,产学研会因应自身利益产生创新集群——如联合实验室等,逐渐产生互益效应,提高创新生态质量。
1
@老黄?赞同把创新的概念定义范围缩小。科学创新,文化创新,政治创新,制度创新,范围太大了。科技创新太小了。商业创新,创业创新比较合适。 2
@陈文?
【回陈文点评】
1、猜测题目点了美、英、瑞、以四国,及后文中的“创业创新”,个人认为,出题的内涵是“技术创新”;
2、创新可以是革命的(如量子存储),也可以改良的(如车型设计),也可以是体验改善(如微信红包),在后两者方面,中国并不落后。说明,中国存在着一定的创新生态优势;
3、优劣势的分析,可以证明前文的假设,如权重、短板等。
3
石东stone 19:29
石东回答:
1. 对于此处创新的理解可以是科技创新,也可包括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
2. 生态环境的定义: 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下,动态的,主客体紧密相关而且相互作用,长期存在的,变化发展环境。
3. 生态环境包括主要内涵:物质环境(地缘环境,资源环境,人才条件等),非物质环境(政治,文化,法律,制度,教育,科技,等)
4. 与其它国家比较,中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的差距: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与美英瑞以等国,在物质环境方面差距不大。而在非物质环境上,则多方面弱于创新力发达国家,尤其体现在制度环境上。
5. 如何完善改变提升中国生态环境的质量:持续改革现有制度制定和评估和回馈机制,在此基础上改善整体生态环境。
1
金亮oliverjin 19:48
[金亮的第一条微信-针于杨老师的微课堂]
定义:创新生态环境(或系统)是以生态系统的观点看待企业创新活动,将企业创新的过程看成是生命体来研究企业创新的生成、演进及衰退,以及创新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企业而言,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选择、修正,以不断适应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
内涵:创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资源、市场、科技、人才、金融、经济等六大创新要素。
差距:与西方国家先进实践相比,由于国内政府或产业政策的约束较大,国内企业的创新环境在资源、金融、人才及经济方面的效率不高;科技要素中基础科学投入不足、差距较大,但互联网科技优势相对明显;市场潜力较大,仍待成熟。
建议:针对上述差距调整产业政策,增加创新要素的自由度,同时控制市场风险将会有利于企业创新环境的成熟与自我完善。 1
小欣 19:51
杨壮老师问题:美国,英国,英国,以色列,瑞士这些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的创新路经不同,成果不一,但有一个是相同就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源至于每一个国家的创新集中区或或城市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如:硅谷湾区一带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成果带动了个人创新的动力,从而带动了资本及风险投资机制进入,再形成了创新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青年。这是硅谷的创新生态环境。英国是以剑桥大学生物医学成果,生物工程及大量专利申请而获得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股份化而形成的以生物医学的高成果转化给世界各国大制药公司构成的创新生态环境。还有伦敦的创意产业是以市场化的培育消费市场导向而形成的创新生态环境。反观中国的各种类形的创新区域或城市均是政府主导缺少,研究,市场,资本,和创新能力的市场机制,使得无法吸引着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青年。 1
张冬贵-teo tk 20:18
我相信西方国家在生态创新方面在开始时也是有破坏性的,比如伦敦在20世纪初期也是雾霾笼罩下生存下来的,过后把各种重工业迁移,推行环境保护政策,来带动新生态创新。西方国家为了保持自己国家的环境,把重工业迁移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 1
金亮oliverjin 20:25
@小欣政府在企业创新环境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i政府关系本身就属于资源(上轮讨论过,不再重复)。从长期看我同意政府需要减小干预,弱化主导作用,以让位于创新所需要的市场、资本因素。但诸如创新集中区等做法是否在初期需要政府主导,集中出台优惠政策,以快速形成一定规模的创新环境,或许可以再详细探讨下。[抱拳] 2
小欣 20:47
@oliverjin?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多样的。中国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园区的生态环境我认为是政府资源的强势配置,看起来资源优势很明显但是非常单一,不能促成一个创新园区的人才,研发,产品,市场,资本的有效的生态环境。 2
金亮oliverjin 21:13
@小欣?所以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园(或集中区)只是在一定资源、金融、人才约束下的初级创新环境,难怪国内省内所谓科技园、开发区比比皆是,但真正能发展成硅谷那样的环境却是寥寥无几。我们可否从各地筛选一下相对成熟的样区?比如深圳龙岗/南山或北京中关村(因诞生了像华为、联想这样企业)讨论下是否还有改进空间?@所有人 3
张冬贵-teo tk 21:26
我相信中国政府也推动生态创新政策,一位好友跟我举了个例子:浙江安吉余村,当年习总书记在这里提出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余村关停矿山,财政由当时的安吉首富村降至最低,艰守十年,修复保护环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美丽乡村典范,佩服当地人的这份坚持与远见! 2
张冬贵-teo tk 21:37
@oliverjin?我相信中国政府也推动生态创新政策,一位好友跟我举了个例子:浙江安吉余村,当年习总书记在这里提出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余村关停矿山,财政由当时的安吉首富村降至最低,艰守十年,修复保护环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美丽乡村典范,佩服当地人的这份坚持与远见! 2
金亮oliverjin 21:57
@张冬贵-teo tk?很好的绿色生态案例[强][强]创新生态环境的构建不一定只为高科技企业,因地制宜才能高效率创新,更何况青山绿水的生存环境本身也是企业的资源[微笑] 4
小欣 21:58
@oliverjin?联想在中关村也只是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中关村并未形成产业集群,所以我以为这不是一个创新生态环境。不龙岗华为也是同类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过程原因是有创新生态环境的一些重要因素,但是缺失了最核心就是产业集群没有影成的,也是因为缺失创新生态环境系统结构, 3
张冬贵-teo tk 22:01
@小欣?同意你的观点
小欣 22:09
@张冬贵-teo tk?谢谢你,因为创新生态环境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系统,也是一个新思想萌发的社会环境。社会是一个系统连接着另一个社会糸统的结构才能聚集起产业发展的潜力。把潜能挖掘出来才能有创新的基础。 4
朱明明望京老虎 22:10
@小欣?对。创新生态环境的构建不是某一两个企业的成功就能实现的。这个环境就是政府主导的国家战略规划具体体现了。不过,也要杜绝“弯道超车”这样的大跃进思想。尤其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做数字彰显官员业绩。我认为政府用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的创新是好的,一旦变成业绩指标就有浮夸的可能了。还是需要让创新的理念从教育中、从实战中,逐步构建起扎扎实实的创新生态环境。 2
金亮oliverjin 22:18
@小欣?如果企业的创新生态环境一定要包含产业集群的话,那只有像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区域才符合了吧[偷笑]
朱明明望京老虎 22:20
@老黄?感谢点评!接着反馈:1)生态环境的比喻,土壤和种子只是两个因素,还有其他许多,温度湿度空气阳光等等……这些都能在创新生态环境中找到对应元素。但是,最基本的还是土壤(生存扎根之所)和种子(创新内容本身)。2)互联网不是回应体系化,只是互联网环境会促进和激发一些创新的产生和实现。是工具,也是便利条件。3)在新的工具产生的情况下,某些创新有可能成为与创新强国互相交流的优势项目,比如国内以微信为例子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的产生。 3
朱明明望京老虎 22:26
@oliverjin?不一定哦……那些只是旧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代表的经济发展区域。创新生态环境可以跨越地理位置、资源的不平均甚至短缺,用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生态环境可以营造跨越地域的发展平台。你说哩[微笑]? 4
张冬贵-teo tk 22:31
中国在生态创新方面比西方起步慢了一点,但我们不能以西方目前的标准为依据。西方也是经过以牺牲環境為代價的原始野蠻开發階段后重恢復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有今天的成果。 3
金亮oliverjin 22:51
@望京老虎?请参考产业集群的定义[抱拳]
金亮oliverjin 22:55
@望京老虎?当然虚似经济的繁荣使得生态链延伸至全球,但我们仍然努力寻求一种相对集中的环境[抱拳][握手]
朱明明望京老虎 23:01
@oliverjin?嗯,在虚实之间寻找创新领域和平衡点,是这个时代的变迁特点。我很同意“实业救国”的说法。只是实业的内容已经变的多元化,这就给创新带了机遇。创新产品、创新经营,都是这个时代各个国家的课题。愿意一起探索[握手] 5
金亮oliverjin 23:04
@望京老虎?好啊[握手][握手]
————— 2016-10-09 —————
张丽娜 00:05
@老黄?黄老师虽然您已将您答和问和答的内容整理清楚发给杨云老师,但我不得不对您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首先您将创新范围定义为科技创新,我认为与杨老师出的题目不吻合。杨老师后面的问题明显已经将创新的范围定义到创业创新,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问题。 2
张丽娜 01:34
张丽娜观点:首先我将博士微堂课讨论的几个问题做了个整理: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的差异是造成美国,英国,瑞士,以色列与我国创业创新结果的差异核心因素之一,问:生态环境的定义及生态环境的差异究竟是什么?该如何改变?答:我理解的生态环境实质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里有人,财,物。那差异无非就围绕这三个方面。人的创业源动力不同会决定人的思维和行动,就会直接影响对财,物的使用,从而影响其行为结果。 1
天亮了 10:27
评价张丽娜同学观点:张同学把生态定义为组织里的人财物,很有道理,因为没有人财物就不能成其为一个组织。组织里也有生态,但杨老师把创新生态放在国家层面来提问,那么组织就成了基础单元,也对生态提出了要求。这让我想起傅军老师的坐标,他认为影响和制约主体行为的无非两个因素,一个是自然,一个是制度。而制度层面,又包括两组,一个事纵向的、垂直的制度,就是政府,一个是横向的、平行的制度,就是市场。看来,政府对政府干预市场的程度和市场成熟的程度,有可能就是杨老师所说的创新生态。当二者具有的程度适度,就会决定是否适宜创新。廖天亮 2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 12:45
讲一点这次去以色列的体会,不是学术层面的,是一个观察。最深的就是参会的创业者年纪都不小,基本都在40以上,不少看起来在50-60之间,而且有的非常资深,大学教授,或者自己已经是成功的企业家,在会上参展的是其第二或者第三个创业项目。从生态角度来看,这应该属于生态的文化方面,做新的更有挑战性的东西,可能是以色列在日常教育中就有的基因,邹晓亮 1
刘长征大汉经师 13:30
对杨老师提出的问题:创新生态环境是人文社会生态环境,而非自然环境,其主要内涵应包括文化模式是否鼓励创新;政治制度是否支持创新;能否吸引大量不同背景和思维特色的知识精英和科研人士聚集;是否对创新的成功有公平刺激的激励机制。创新是一项冒险行为,成少败多,而创新成功的激励是巨大社会荣誉和财富,这是冒险的最大动力。因此创新必然是少数人在少数城市区域的行为。目前公认的创新之地有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夫,中国的创新聚集地在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杭州高新区,每个创新区域因比较优势不同而创新的侧重点不同,硅谷吸纳全球科技精英重于原创技术和商业模式,以色列特拉维夫聚集来自七十多个国家的犹太人知识精英侧重于技术原创,而中国因市场巨大主要侧重于在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应用创新。
刘长征大汉经师 13:30
对杨老师提出的问题:创新生态环境是人文社会生态环境,而非自然环境,其主要内涵应包括文化模式是否鼓励创新;政治制度是否支持创新;能否吸引大量不同背景和思维特色的知识精英和科研人士聚集;是否对创新的成功有公平刺激的激励机制。创新是一项冒险行为,成少败多,而创新成功的激励是巨大社会荣誉和财富,这是冒险的最大动力。因此创新必然是少数人在少数城市区域的行为。目前公认的创新之地有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夫,中国的创新聚集地在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杭州高新区,每个创新区域因比较优势不同而创新的侧重点不同,硅谷吸纳全球科技精英重于原创技术和商业模式,以色列特拉维夫聚集来自七十多个国家的犹太人知识精英侧重于技术原创,而中国因市场巨大主要侧重于在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应用创新。 1
刘长征大汉经师 13:45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我研究以色列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其宗教文化鼓励质疑和颠覆,二是贫瘠狭小不毛之地只能出卖科技和智慧,三是来自七十个国家的犹太移民思维方式多元化和思想碰撞。以色列狭小,没有市场应用,故以色列偏重技术原创,把技术成果转卖给美国或中国有巨大市场的国家,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持续从事技术创新的连续创业。 2
小欣 13:53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你的观察很细微,在很多创新领域都是有成功经历,有很多研究成果的学者和企业家第二次三次的创新。因为他们动力输出是永无止境的,因为经验因为精神的追求。
石东stone 13:53
@大汉经师?创新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社会环境没错,但也应包括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有时会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你指出的以色列自然资源贫乏,贫瘠之地只能靠科技和智慧。反而沙特等石油大国,依赖丰富石油资源坐享其利,创新动力就会减弱。所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
张丽娜 14:05
@天亮了?感谢天亮兄对我观点的反馈及对形成差距的进一步理论性分析。且将政府干预市场的程度和与市场的成熟程度通过坐标系非常直观的展现出来。通过经济学理论阐述解读经济现象,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我认同这个解读。 3
石东stone 14:07
个人认为,影响创新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存在或产生的对创新的回馈机制。正回馈机制多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创新,反之亦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英美瑞以领先科技创新,正是那些有意或无意产生的激励机制,使得创新蓬勃生发。生态环境需要养分,有的是天然的,有些是人工的。 3
张丽娜 14:15
@天亮了?同时我还想进一步就创新生态环境中的核心要素人的要素进一步展开阐述。这里的人界定为创新生态环境中的创业者。由兴趣引发的创业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而有力。过程导向的努力比结果导向的努力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面对不可知未来带来的挑战,比模仿更重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4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 14:29
@大汉经师 @小欣同意。从文化/精神,国家形成的角度来看,中国和以色列土壤有很大的不同,创业,创新的表现形态各异。在学习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同时,多大程度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即虚心好学,又不妄自菲薄,拿捏好这个不容易。感觉中国的很多事情不是极左就是极右,走在中间的比如邓的改革开放就算是成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早期几乎起步都是从copy开始,但借着中国巨大市场的优势加上组织学习的机制,最终也走出了很创新的业态,创新还是因地制宜的好。 2
张丽娜 14:36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针对晓亮同学这次去以色列的体会和观察:很多资深的创业者在会上参展的是其第二或第三个创业项目,认为可能是以色列在日常教育中就有的基因。我想问的是:这种基因具体是什么呢?以色列的创业创新者喜欢且习惯卖公司之后再创业创新,他们的源动力是什么呢? 2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 14:39
以色列回来的飞机上,旁边坐着一位通过劳务输出到以色列搞建筑的福建民工,在以色列十年,可以讲流利的希伯莱文,在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工作过十年,可以讲不错的英文。他说他一年工资100万,每年回家一到两次,一次呆一个月。对以色列赞不绝口,说东西吃起来安全,基本是进口的,质量都是最好的,国家管理的正规。但也说以色列人不够勤奋,下班就走,从来不加班。同样一栋楼,以色列人盖要两三年,中国人给他们盖三个月就盖好。这位同胞算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选择上走出了创新。think out of the box, work out of the box,可能看到的就是不一样的东西。我感觉自己还在box里 3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 14:41
@张丽娜你提到的问题,我倾向于认同长征和艾欣同学的观点,见长征 2和下面艾欣的发言
张丽娜 14:44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我研究以色列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其宗教文化鼓励质疑和颠覆,二是贫瘠狭小不毛之地只能出卖科技和智慧,三是来自七十个国家的犹太移民思维方式多元化和思想碰撞。以色列狭小,没有市场应用,故以色列偏重技术原创,把技术成果转卖给美国或中国有巨大市场的国家,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持续从事技术创新的连续创业。 2 长征兄[强]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 14:50
那些以色列创业者不管多资深的,有好几个见我在那儿站着,或者和人说话的时候就过来,热情洋溢的介绍自己的公司和产品,最后一句是你想投资我们么?这个还是挺牛的,很外向
黄健老黄 14:54
@张冬贵-teo tk?@小欣?@张丽娜?@oliverjin?你们都谈到了政府的作用,评价不一。我来讲一个小案例。
首先要澄清,“中关村”并非就是地理上的概念,而是一区64园,遍及大江南北。
再说具体案例:
耐诺邦(831653)是以研发rna纳米载体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企业,因资产重组,注册地需要从新疆搬至北京。为此,公司主要负责人向北京科协领导汇报并征求新注册地意见。
北京科协首先组织了含4个院士在内的专家进行了论证,认为耐诺邦的技术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符合北京市的产业布局方向(医药平台方向),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于是,将耐诺邦介绍给了昌平生命科技园。
昌平园给出的条件包括:协助购置设备或租给设备、协助企业申请制药企业资格、协助企业向cfda申请药品批复等。
在耐诺邦完成注册后,北京市科协与昌平园又共同组织了一个“开放式生命科学实验室”,由三个入园的院士企业(国家已经投入近百亿元)为核心、另外技术含量较高的8家企业共11个单位构成,该实验室的组成单位彼此之间可以开展技术合作、成果分享等工作。
以上这些工作,除了正常的房租、设备外,企业没有交任何费用。
这就是我亲历的“有为政府”的一个小案例。
我为何知道此事?因为我是耐诺邦的董事。[奋斗][奋斗][奋斗]
4
金亮oliverjin 15:06
@老黄?老黄这可是内幕消息重磅爆料啊,你说的这个有为政府应该说是政府主导的模范范例,但是这个也只是初期政府对创新资源的影响,中长期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呀[抱拳]
张丽娜 15:10
@老黄?谢谢黄大哥,谢谢您总想着我。我的观点主要是微观层面,没谈政府。着重谈的是组织,人,财,物中的人。但既然您提到我,我也就您说的小案例发表一下观点:首先因您亲身经历,从实证的角度可以证明其真实性;其次,我也认为现在的政府确实也在做不断地做“有为”的事,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更客观公正,扶持真正技术含金量高,符合北京市产业布局的企业,充分体现了将“财”使用的更有效率,自然“物”就会更有“质量”。所以,承认差距,寻找原因,创造更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我很有信心。感谢黄大哥分享。 6
万黎明 15:14
@oliverjin?这个还是挺常见的,补充几个例子,之前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了招揽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入驻,直接给了一栋楼,免租3年,近千员工都过来了;另一个是我们单位的呼叫中心,要买个办公楼,北京某区政府为了让我们落户直接让开发商每米降价几千块(区国资国企)。这都是政府为培育和吸引企业作出的一些措施。简单了些不如黄董事那边的增值服务多[坏笑] 万黎明发言 1
张丽娜 15:14
@大汉经师?刚刚,晓亮让我看您对他问题的回复 2,说得有些道理,但是我的信息不全,也无法表示赞同和反对,只说几点疑惑,“宗教和文化鼓励质疑和颠覆”,一个信奉上帝无上权威的宗教是会天然扼杀质疑和颠覆的,否则,上帝早没人信了。要说文化的话也有些刻板印象,德国的犹太人、美国犹太人、法国犹太人、俄罗斯犹太人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化的重大区分,在以色列国内也是各种不同甚至相互抵触的,所以拿文化说事有些在信息严重缺乏下的刻板印象。至于后面的,我在想,一个“贫瘠狭小的”国际可以卖技术、搞创新,那“泱泱大国”应该更容易才对,难道是条件好了反而不行?所以这个结论是拿一个“劣势”原因来解释“优势”的发生的结果,有联系,但没有因果关系,就是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所以观点存疑。所以如果想从以色列身上获得什么对我们是有益的话,还要做更多的功课。[呲牙] 7
张丽娜 15:17
@杨云?今天是怎么了,话太多,反正是够满分了,特此汇报杨老师。我该吃午饭去了。[跳跳][跳跳][跳跳][转圈][转圈][转圈]
刘长征大汉经师 15:24
@stone?你说的有道理,以色列的贫瘠之地就是自然环境问题,而沙特的资源丰富的国家反倒容易陷入‘资源陷阱‘之中,不思进取。 3
黄健老黄 15:57
@oliverjin?我在发言时已经定义,创新的主体是人和组织,组织包括产、学、研等。政府是客体之一,但因产权的关系,这个客体是绝对重要力量,甚至会影响主体的生死。
一般而言,主体都有创新的欲望,但要变成行为,需要客体的支撑。
5
刘长征大汉经师 15:59
@张丽娜?你提的是个好问题!这就是犹太人与众不同之处,犹太教核心是相信独一神耶和华,相信摩西五经是神启示,其他都是人的知识,而人的智慧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人类无权威,一切思想观念皆可挑战和颠覆,犹太人的教育核心就是提问和质疑。
如你所说犹太人分布世界各地七十多个国家文化极其多元化,但作为犹太人必须信犹太教,否则就是放弃犹太人身份,也就是神的选民资格,这样的思想人物也不少,因此犹太人从古至今都在辩论中,形成了第二套做人的知识系统‘塔木德‘,可以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在基督教国家里,善于创新的是新教国家,而信仰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国家也不善于创新。关于自然资源优劣对创新的影响,经济学有一个‘资源陷阱‘的概念就是解释你说的现象,如石油国家,南美国家就是掉入资源陷阱,活的容易,就不费力冒险创新求发展。 4
张丽娜 16:49
@大汉经师?其实您没理解我的意思,我是从逻辑关系上提出疑问,跟是不是以色列没关系,就是哪怕说的是柬埔寨,也是这些疑问。所谓的刻板印象就是德国人古板、英国人绅士、法国人多情、日本人变态,等等,也包括以色列人的教育如何,这种言论偶尔开个玩笑讲个笑话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找出有益的东西来,给自己用,就不能这么肤浅了。您举的这些信息如何,我无法评判,我知道一个逻辑,“一个这么复杂历史、文化的民族以色列,是很难用这些同一性就概括的”,好比一个美国人看到新闻说广东有人吃胎盘,然后就和别的美国人说,中国人恶心至极,什么都吃。我们不想被人代表,同样,我们是不是也在做同样的事。所以,看了才知道![呲牙]我只是以常识逻辑提疑问,一味的用知识信息敲晕别人的伎俩我也常用,所以我对这招免疫。[偷笑] 8
张丽娜 16:51
@大汉经师?而且“资源陷阱”是一个比较肤浅的说法,连理论都谈不上,它只是提出了correlation,而无法证明causation,大部分也都是推论。 9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 17:07
犹太人虽然散落各国,但是在文化上并没有出现重大区分,相反正是对信仰的坚持,使他们仍然成为一体。若不是如此犹太人不可能在失散2000年后从世界各地回到耶路撒冷,完成复国
陈文 17:21
@大汉经师?市场容量和市场消费水平也是创新环境之一,在这方面中国具有优势也有弱势。市场的法制化程度以及市场化程度也是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发展的就比中国要有序。
陈文 17:26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最近看了一个报道认为以色列的创新动力在减弱,原因是人力资源短缺。不知道你这次有没有这种感觉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 17:31
@陈文这次呆的时间很短,这个方面没有考察。一个直接的感觉是以色列人很希望中国的钱和市场。见到不少以色列人讲很好的中文,希望和中国的公司合作
张丽娜 17:32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全世界都喜欢中国的钱和市场。[偷笑]
陈文 17:39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从你感觉到的这方面来说,也许他们的创新生态中遗憾的是市场不够,资金总量不够。中国在这方面的创新生态环境因素中还是有优势的
陈文 17:43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我在菲律宾和当地朋友聊天问他们互联网行业发展怎么样,他们说当地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很不好,原因一是英文语言,大家都用国外网站,facebook ,google。第二个原因是人均收入低,付费愿望差。所以没有大的互联网公司。我在伊朗时候倒发现伊朗有很好的互联网公司,估计是人均收入高,需要当地语言的网站的原因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 17:47
是的。如果以色列有中国这样纵深的市场,应该会出来相当规模的公司。会上见到了icq的创始人,当年腾讯就是抄了这个产品做了oicq,后来成了qq。腾讯早期一直被诟病山寨国外的产品,包括微信也是从国外原型而来,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能力在于微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在创新这个层面上,单独研制一个产品,做一个东西出来算创新,但是往往其它层面的创新却容易被忽略了。比如im,全世界有msn,yahoo messager,icq, aom等等,但只有qq找到了商业模式,这也是了不起的创新
陈文 17:50
@mike邹晓亮@未名企鹅?有巨大的用户群基础,模仿改进式创新就很牛了。这也也许也是生态优势吧
刘长征大汉经师 18:38
@张丽娜?:我两年前去以色列转过半个月,重点研究犹太教,复国主义运动,和以色列创新。我做的workshop主题是《创新以色列,悲情犹太人》,你有兴趣可以看看。犹太民族思想太复杂,如果其他民族的发展演变都可以用理性去分析,唯有犹太民族的许多行为不合乎理性逻辑。而犹太人对世界的实际影响超过历史存在过的所有民族。
刘长征大汉经师 18:39
@张丽娜?:我两年前去以色列转过半个月,重点研究犹太教,复国主义运动,和以色列创新。我做的workshop主题是《创新以色列,悲情犹太人》,你有兴趣可以看看。犹太民族思想太复杂,如果其他民族的发展演变都可以用理性去分析,唯有犹太民族的许多行为不合乎理性逻辑。而犹太人对世界的实际影响超过历史存在过的所有民族。 4
刘长征大汉经师 18:43
@陈文?:把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看成创新生态环境的要素有一定道理,但应该不是关键性因素。
刘长征大汉经师 18:43
@陈文?:把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看成创新生态环境的要素有一定道理,但应该不是关键性因素。 5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 18:55
杨登钧发言:大家的讨论创新生态,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中国的教育对多元化,开放,大胆的思想是否包容?第二、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对科学,技术等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我们如何做?第三、创新的生态需要建立包容失败的法律制度,uber创始人的第一次创业失败,背负2300亿美金的公司债务,他关掉公司,隔离债务,重新创办了uber,这种美国文化和中国很不同,曾经的光伏产业龙头无锡尚德在面临国际竞争出现巨额债务时,施正荣博士被扫地出门,道义上有很多谴责!建立包容创新失败的文化对中国建立创新生态很重要。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 18:55
杨登钧发言:大家的讨论创新生态,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中国的教育对多元化,开放,大胆的思想是否包容?第二、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对科学,技术等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我们如何做?第三、创新的生态需要建立包容失败的法律制度,uber创始人的第一次创业失败,背负2300亿美金的公司债务,他关掉公司,隔离债务,重新创办了uber,这种美国文化和中国很不同,曾经的光伏产业龙头无锡尚德在面临国际竞争出现巨额债务时,施正荣博士被扫地出门,道义上有很多谴责!建立包容创新失败的文化对中国建立创新生态很重要。 1
万黎明 19:02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我觉得你第一点谈到的教育可以再展开说一点,就是目前中国市场,或者说中国社会,对于创新的一个认识。创新这个词虽然非常的热,这些年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组合创新,就是把国外的一些创新元素拿过来做一些组合和发挥,很少有这种真正基础性原创性的创新推出。所以就是我们在应用层面,可以做得非常热闹,但是在原创层面和基础层面,一直是一个弱项。我们虽然没发明互联网,但是把这个互联网产业做得非常热闹。 2
万黎明 19:03
淘宝支付宝百度 qq 基本都是抄袭美国的原创做一些应用创新
万黎明 19:11
第二个就是,整个社会制度的设计对于创新的影响,包括法律对产权的保护,对专利权的保护,以及对财富的保护。一个做真正实质创新的人,可以有机会通过他的创新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财富,那么这才是对创新的最大鼓励。目前看,整体的环境上,短期的激励政府已经是做的非常好了,但是长期的激励,就是深层次的法律制度,还落后很多。这样就会抑制人们对创新的投入程度,或者是对创新带来的收益的预期。 3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 19:20
杨登钧发言:创新生态的建立核心是政府要建立思想自由的市场,百家争鸣,不打击异己异言。中国四大发明都在春秋战国思想自由的时期,这是例证。以色列的创新生态是地缘性的物资短缺和民族生存压力下爆发的生存精神的延伸,70年代中国人研究原子弹成功也是极端艰苦条件下的创新。今天我们要建立中国的创新生态,最重要的是知识产权法能真正落到实处,保护智慧成果并激励发明人,坚持打击假货和盗版是做好创新生态的首要工作。如果创新总被模仿,发明人谁愿意忍受孤独,几十年,几万小时做真正的创新。互联网领域我们的几大公司抄袭太多,我们不尊重技术创新的文化再延续下去,年轻一代会继续坚持创新吗?奇技淫巧式地学习模仿,不给世界创新知识和技术做贡献,不为建设好的创新生态努力,看看谷歌干了什么,看看扎克伯格干了什么,用技术让世界美好!我们中国人应该反思。我们还有几家互联网公司,盈利只是以电脑游戏为主营业务,利用孩子们的人性弱点持续赚钱,也不创新,耽误我们又一代人。 2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 19:33
@daniel wan?原创性的创新来自于个体的激情和热情、梦想,政府的激励和制度只能起到10%的作用,我们看到全世界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创新成果更多都是来自科学家、思想家强烈的兴趣。建设创新生态政府的制度设计有作用,但我认为更重样的是要建立包容、多元化的文化。建立创新文化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知识界努力建造包容的文化,从而自上而下地让创新漫溢在学校,企业,科研机构,个人中间。 3
陈文 19:35
@大汉经师?谢谢不同的观点[抱拳]
陈文 19:40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赞成“包容的文化”非常重要!包容的文化进入人们生活,进入法律制度,切实保护创新精神
陈文 19:41
这是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 19:45
@陈文?德鲁克的旁观者不断给我们看待人和事物包容的视角
朱明明望京老虎 19:51
创新必须落实到应用层面,才能最终体现价值。我在温哥华这里溜达,遇到一个德国来的年轻人,聊得很投机。我说我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你说说你的看法吧!他说创新很好啊,我走到哪个国家都能看到德国的产品,汽车啊、电梯啊、你看路边那个施工的大型机器。我喜欢有纪律性的工作,能够按计划把东西做出来。我想,他说的纪律性,应该是创新的执行能力,也就是创新生态环境里最基础的落地吧。这小子真的很德国,在温哥华我想去哪里玩,问他就好了,他来之前把功课做得很仔细:必游之处、门票价格、学生折扣、甚至买一次票一天之内可以多次上去的观景平台都没忘了告诉我。这种扎扎实实的规划和执行力,绝对是创新生态环境里的泥土,能够帮助任何创新种子落地生根。 6
陈文 19:57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是啊,像赫姆那样的人才没有包容的心灵是无法理解的
黄健老黄 23:07
@陈文?陈老师在微课堂的表现太中庸了![惊讶]为何?[惊讶][惊讶]这个问题不妨碍盖楼,请@杨云?不必在意。[呲牙]
————— 2016-10-10 —————
申龙哲 00:49
申龙哲的第一条微信,我的观点是企业家群体影响创新生态环境,企业家影响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国家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根本在创新能力上。那些较长时间保持领先的大企业,之所以领先,根本在不断创新,技术、产品、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而这些创新的原动力,就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1)
申龙哲 01:05
申龙哲的第二条微信,对老虎同学的反馈。老虎在前面提到关于创新的考核问题,过度考核带来了浮夸。在我看来,就创新而言我们现有情况是考核的远远不够。不论是对各级政府、还是企业自身,仍然是以经济指标考核为主,还没有营造出对创新、创业、研发投入、新产品、专利等方面的实际考核。创新的主体归根结底在企业,企业是否注重创新,指挥棒在考核体系上。( 2)
陈文 06:57
@老黄?近来忙于工作[愉快]在微课堂没有表现好,请黄老师多多谅解[抱拳][抱拳][抱拳][呲牙][呲牙][呲牙]
天亮了 08:51
廖天亮发言:对反馈的反馈:感谢凤祥对我发言的反馈,他赞同举国体制的说法,并提出了因为举国体制,所以造成了创新被典型、被复制,甚至重复建设的问题。其实,生态的本质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当我们都在羡慕别国的创新生态的时候,也要把自我纳入到生态的考量中去。国家是大的生态,组织是小的生态,个人是微观的生态,每一个人、组织都是其他个人和组织的生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在理论上、制度上、机制上呼唤创新生态的时候,我们每个个人和我们所在或者所领导的组织,是否正在营造良性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中国的官本位,造成了长官意志,国家意志,具体到单位和组织,领导和老板为大,造成了老板文化,自身所受的教育是遵从和秩序规范,造成了个人的因循守旧。每个人,每个人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不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如果小的组织生态和微观的个人生态如此,那么大的生态必然如彼。创新生态,人人有责,人人有份,这才是建立创新生态环境的基础。 3
陈仙云 08:57
@申龙哲?同意您的观点。德鲁克大师的管理学,mbo, managed by objective,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无论是什么企业,包括创新企业,如果绩效考核到位,有优势,相信对创新是极大的推动。 1
朱明明望京老虎 09:19
@陈仙云?@申龙哲?很担心一旦创新有了考核的指挥棒,就容易那个……你们懂的[呲牙]
老拙 09:30
曹德强发言:创新的生态环境包括至少三个方面:第一,制度环境,如法律、经济、贸易、金融、财政等环境。这些环境的成熟程度直接决定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甚至,我们可以把这些制度因素,简单说成是市场环境,是市场如何把有限的资源以最佳的方式配置出来,又如何以最低的交易成本配置这些资源。这些制度,在历史中形成,受历史制约。第二,文化环境,如宗教,如思想,如教育等。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曾讨论了导致北美大陆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那里聚集了一批来自荷兰和英国的新教徒。这些新教徒认为只有劳动和节俭才是美德,不反对高利贷,也主张自由贸易与市场精神。第三,资源环境。如地理位置,如资源多寡,如发展阶段。地理位置决定了参与经济一体化的成本,如早期文明如腓尼基、希腊,都是在地中海沿岸发展起来。英国、日本,都是海岛国家。很难想象藏在深山里的民族会有多么大的创新。资源充足的国家,如阿根廷、澳大利亚,却往往遭受所谓“资源的诅咒”,缺乏创新动力。如果不是贫瘠,很难想象山西的商人会发展出跨境贸易,进而创新出“票号”。波特在《国家竞争战略》中,把国家发展归结为“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富裕导向阶段”,恰恰说明了创新是需要物质积累的,不是想有就有的。 1@杨云
老拙 09:37
中国创新的生态环境差距在哪里?我们固然可以指出很多差距,但是只有所有的因素都齐备之后,创新才能开始吗?当然不是。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方面的差距,我们才会有那方面的创新。同学们提到如百度、腾讯,都是copy国外的产品,都是复制型创新。但如果不是因为国外已经存在,他们能被国内允许创新么?他们能拿到投资么?他们能有人跟随创业么?这就是差距,但这种差距是历史形成的,无论你有多么急,多么想迅速弥补这种差距,都必须一点点推动,必须接受中国“走三步退两步”的慢腾腾的现实。差距在哪里?我认为差距只有时间的积累。 2@杨云
老拙 09:46
长征对犹太人的创新动力评价,至少在我看到的文字上,表现在文化促进创新。文化可以决定创新,那么地理是否也可以决定创新?中关村为什么只生长在北京?因为这里有全国最集中的科研院所。为什么深圳以市场导向的微创新居多?因为那里靠近香港,是出口加工贸易的集聚区,发展的是出口导向型企业。蒙古人横扫欧亚,是因为他们有了极大的组织创新,并不是他们的马比别人跑得更快。我不不论犹太创新中文化的影响,但反对事必称文化。 3 @杨云
老拙 09:50
老黄提到产权保护对创新的重要性。产权保护促进增长,腐败破坏增长。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提醒两点:第一, 好的制度并非万能。印度是二战后,公认的最有可能取得增长的国家,既有市场体制,又有良好的产权保护,还有成熟的代议制民主,更有与宗主国的贸易和英语的优势,但上世纪90年代之前,印度并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巨大增长。相反,中国既没有民主、也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没有独立的司法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与计划经济的不断退缩式斗争中前进,但中国却取得了增长。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菲律宾和越南的对比中。第二, 充分的产权保护与其说是增长的前提,不如说是增长的结果。凡是oecd国家中的新兴经济体,如新加坡、韩国、台湾、巴西等等,都是经济先发展起来,产权保护才逐渐成熟。而那些二战后就已经成熟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如印度等,却迟迟没有增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产权和民主,都是有代价的,是有效率损失和时间成本的浪费的。这是一个富人的游戏,主要用来防范风险。就像上市公司的完善的公司治理与监督结构一样,是需要有一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才能支撑。如果一家刚刚创业的新公司,就采用如此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成本会高到不可想象。 4 @杨云 @老黄
张杰 10:23
@老拙?:对曹德强同学提及的观点中有关印度有好的产权保护持不同观点。因为工作关系我司受国知局委托做了印度知识产权法律环境研究,结论并不乐观;印度专利法至今排除队药品的专利保护,遭到国际诟病,大型国际医药公司不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我司代理一个中国国企在印度造到意大利公司专利侵权要求诉前禁令的案子审了四年多才出判决,时间太长,当然结论还好:侵权不成立;在国际知识产权界和组织中,印度也没有什么地位和话语权,这方面影响力中国在大幅度上升。所以印度的反证不是十分贴切。我还是赞成好的制度是创新的环境、引导和激励,之后才有好的创新结果。“你测度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忘了是那位学者说的了。 2@杨云?
老拙 11:18
@三聚阳光--张杰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是什么时间通过的?1984年!而印度呢?1947年就沿用英国的专利保护制度,1970年颁布了自己的专利法。换句话说,印度的专利保护要比我们更早。但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的专利保护制度发展比他们更快。为什么我们的发展更快?因为我们的企业在快速生长中对这方面的需求更迫切。我本人从来反对"因为没有这,所以才没有那”这种逻辑。好的制度当然是需要的,但好的制度从来都是缓慢生长出来的。
前苏联刚分裂时,大多数人以为他们已经有良好的基础,再加上市场的制度,会比中国更有潜力。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原因为何?因为市场的制度要发展,需要缓慢的等待,需要不断试错,需要大家真正看到错误的结果,再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非常同意,我们需要创新的环境,引导和激励。但这些环境,是想要就一定会有的吗?比如,有的同学认为政府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我本人非常反对。但最好的反对方式,是让政府去引导好了,直到有一天,大家发现政府的引导总体是无效率的,再回到另一个极端。这些,需要时间。
黄健老黄 12:31
@老拙?对德强同学的许多观点不认同,但非常佩服老拙同学的强大战力![强][强][强]俺喜欢![鼓掌][鼓掌][鼓掌]
刘长征大汉经师 12:33
老拙:关于创新生态环境要素及其交互作用过程的分析比较透彻,赞一个!
杨登钧--欧美亚健康控股 12:39
@三聚阳光--张杰?,我认可你的观点!老拙的观点提供了更广阔的眼界,让我们反思!
刘长征大汉经师 13:30
经过热议我对自己的观点作如下调整:影响创新生态环境的要素有很多,但百分之二十的关键性要素:第一是文明范式,文化传统是否开放包容多元化;第二是市场体系,市场自由度,第三是政治制度,政府干预度。资源要素重要但不是关键要素,如英国、瑞士、以色列是资源稀缺的国家善于创新图存亡发展,但德国、美国是资源大国也善于创新图霸业,所以资源要素重要但不关键。我把文化传统列为第一,依据是农业社会创新技术多来自开放包容多元化的文明体系中,工业革命从发生到扩展,科技发明创造的主线集中于英、德、美、北欧等新教国家,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等天主教或东正教国家基本处于模仿追随状态。其次是市场体系,市场自由度的高低,自由度越高创新动力越大,激励回馈机制属于此范畴;其三是政治制度,政府干预度的强弱可左右创新生态环境,产权保护制度属于政府干预范畴。其他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好坏,资源储备多寡,市场容量大小等是重要但不关键的要素。 6
刘长征大汉经师 13:45
如果用函数关系定义创新生态环境,选e=创新生态环境;c=文明范式;m=市场自由度;s=政府干预度;则e=f(c,m,s)。
现学现用,不知对否,欢迎拍砖。
刘长征大汉经师 13:47
如果用函数关系定义创新生态环境,选e=创新生态环境;c=文明范式;m=市场自由度;s=政府干预度;则e=f(c,m,s)。
现学现用,不知对否,欢迎拍砖。 7
黄健老黄 14:13
@大汉经师?自变量、因变量说清楚了![强][强][强]
可以深化具体的关系。如正比还是反比。
蒋家坪 行者 14:17
@大汉经师?市场自由度和政府干预度是否是一个意思?
蒋家坪 行者 15:11
蒋家平发言:我理解的杨老师的问题“促进创新的生态环境”的定义是:促进人和组织(创新的主体)积极改善现状的各要素和机制。其主要内涵是:1、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探索、求变、使命等,如科学精神、新教伦理)2、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3、自由(思想、政治)4、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的政府 5、如果具体到科技创新、创业创新,还包括促进创新的核心要素的密度(人才、研发、风险资金、市场)相比美国、英国、瑞士、以色列,我们的主要差距在对自由的尊重和对知识产权保护及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上。改善的建议是保护大学的思想自由,各种不同思想的碰撞、激荡,是创新的不竭的源泉。另外,中国市场虽然大,在法治尚不健全的时候,政府加大打击假冒伪劣,降低创新者维权成本,也是鼓励创新的有力之举。+1
刘长征大汉经师 15:34
@家平?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是市场体系范畴,市场自由度高低并不能决定创新力强弱;一个是政治制度范畴,政府干预度强弱不一定导致创新环境的好坏,这个正反比影响关系应该是在发展过程时间上的某种均衡状态,还想不出具体表达方式来。如老黄所言要深化具体正负影响关系。
蒋家坪 行者 15:56
@大汉经师?理解了,但是您把政府保护产权叫做政府干预度,似乎容易引起误解[呲牙][抱拳]
刘长征大汉经师 15:57
如中国现在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技术差距,最佳投入产出选择是应用性创新,组合式创新和模仿式创新,投资风险最低,时间效率最快,价值实现概率最高,这就是后发优势,到中国成为发达国家,走到技术前列,学无可学时就只能创新,不创新就落伍,目前美日德英法基本处于这种后工业化社会状态,发展速度趋于平缓,唯美国表现相对突出。这些国家对科技创新均有支持性干预,但支持的方式方法不同,有的是财务补贴,有的是减免税,有的是国家风投基金诱导等。所以国家干预度强弱是中性表述,市场自由度高低同理。应该有因事因地致宜的道理在其中,但想不出表达方式,拜托侯云了,善于做图表。
刘长征大汉经师 16:00
如中国现在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技术差距,最佳投入产出选择是应用性创新,组合式创新和模仿式创新,投资风险最低,时间效率最快,价值实现概率最高,这就是后发优势,到中国成为发达国家,走到技术前列,学无可学时就只能创新,不创新就落伍,目前美日德英法基本处于这种后工业化社会状态,发展速度趋于平缓,唯美国表现相对突出。这些国家对科技创新均有支持性干预,但支持的方式方法不同,有的是财务补贴,有的是减免税,有的是国家风投基金诱导等。所以国家干预度强弱是中性表述,市场自由度高低同理。应该有因时因地致宜的道理在其中,但想不出表达方式,拜托侯云了,善于做图表。 7
蒋家坪 行者 22:12
@大汉经师?您提到了中国目前这个阶段的最佳选择是应用性创新、组合式创新、模仿式创新。我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企业也同样在美国,企业也同样是后来追赶者,不是某个领域的技术领先者,那么这些应用性、组合式、模仿式创新是否有效?是否依然有后发优势?会不会被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给认定为侵权? 2
刘长征大汉经师 23:46
@家平?你的假设问题涉及产权法律知识我不是专家,张杰可能更在行。我去硅谷考察研究过特斯拉电动车,电池系统是锂电池串联,生产线是丰田配套设计,电机系统是成熟技术配套,车身设计制造属于汽车行业常规技术,没有原创技术,是典型的应用性组合式的创新,同期干的还有多家,其中菲斯克的中国总代理是我们公司。菲斯克定位高端跑车最终失败,而特斯拉定位中高档轿跑车成功,但至今经营亏损,加州政府每年给予数亿美元补贴支持。
————— 2016-10-11 —————
刘长征大汉经师 00:15
加州政府以减少碳排放量价格的方式补助,中国也开始研究以此方式补贴电动车企业。电动车行业积累电池技术专利最多的可能是比亚迪公司,去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电动大巴车已开始批量向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出口。电动轿车走的是中低端路线,由于电池技术自己开发成本控制优势,去年开始盈利大幅度增长,与奔驰合作开发中小型电动车。而其主要技术原创集中于电池技术,其他汽车制造技术基本属于成熟技术组合。
黄健老黄 01:14
@大汉经师?落地的考察!赞![强][强][强]
蒋家坪 行者 07:37
@大汉经师?落地的考察!赞![强][强][强]
张杰 08:48
@大汉经师?@家平?:应用型创新、模仿式创新、组合式创新在美国、日本、欧洲同样有效,但不是它们的主流创新了。由于美国对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严苛,这些改进不大或高度低的创新在形成产品的初期就要和知识产权律师一起分析侵权风险和规避可能,即使这样,还会有可能涉讼,只是你早有预案了。
刘长征大汉经师 11:01
@三聚阳光--张杰?行家,解释的透彻![强][抱拳]
蒋家坪 行者 13:20
@大汉经师?在美国政府对车的创新保护案例里,我觉得立法支持无人驾驶车可以上路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新事物的包容乃至支持、鼓励不只是在口头上,或者是财政补贴,更是从法律上扫清障碍,从而也为新技术提供了市场想象空间,风险资本也敢大举投入。不像我们,一个网约车,看这个政策出台的一波几折啊。 3
刘长征大汉经师 19:14
@家平?美国毫无疑问是目前世界创新的领先者,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和美国梦吸纳全球的知识精英聚集,推动科学技术,商业模式,应用组合等各类创新,法律环境和政府支持也是最有效的,中国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实际以美国为榜样在对标学习,力争缩短差距中,这个过程难免反复曲折。 8
蒋家坪 行者 19:20
@大汉经师?[强]同意!
————— 2016-10-12 —————
王海山 22:15
王海山发言:杨老师提出的创新生态环境,我重点从建筑业历史沿革、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展望角度进行一下分析。首先,我认为有些地方是不需要创新的,比如古建筑,老城墙,特色民居。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从洞穴发展到现代建筑,除了满足遮风避雨,更多体现了社会功能与文化艺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大的败笔,就是拆的太厉害,盲目创新,失去了本民族该有的历史印记。这和欧洲比起来,的确值得反思。
另一方面,创新不够。德国可持续建筑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标准,将关注环保、节能等建筑物的性能指标,转向了人。创新的方向回归到最基本面。
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创新生态环境,首先是要明确价值导向,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是政治制度,法律,明确哪些鼓励创新,哪些不需要创新。其他的,都交给市场去解决就可以啦。 1@杨云
张杰 23:21
张杰的发言:创新的生态环境是指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法律制度、人文精神、社会评价、激励机制和产权保护有关的社会环境。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社会文化和评价对创新精神和风险投资的理解和承受能力;也包括对人们对创新能力和取得成果的价值认同;还包括社会制度和法律对产权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我考察过美国硅谷、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创新和技术转移中心、以色列的创新投资大会。我认为美国英国的创新动力或动因与以色列的不同,英美国家更多是因创新价值认同出发的创新,;而以色列更多是因为地域狭小、资源稀少,安全危机造成过激型创新。中国与上述国家相比在创新生态环境上差距更多表现在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弱,社会和投资人对创新失败的包容和承受能力弱。改善之道主要是培养社会和投资者对创新失败的理解和包容,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对创新和专利的保护。 1@杨云?
张杰 23:31
@王海山?:创新是一种习惯和精神,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创新的,没有不需要创新的地方。古建筑、古民居、古城墙的不需要翻新,但需要用创新的理念、技术、工艺给与更多的保护,维修时要要用新的技术做到翻新如旧。 4
————— 2016-10-13 —————
伟民 00:15
与其它国家相比传,中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管理方面:过多的行政化,缺乏制度执行标准,弹性过大,造成干预过多,导致市场无效;
2.在市场行为方面:广义的市场行为包括市场竟争行为和市场协调行为。主要內容包括市场定价、成本、并购、融资、企业合作竟争等。以成本为例,由于一系列隐型成本(不接地气的劳动法、乱罚款、公关成本等)的客观存在,已使更多的制造业举步为艰。
3.在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方面:缺乏对无形资产的基本保护,更多的孵化器成了“翁中鳖”。
赵子龙-正商书院 00:37
生态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创新的生态环境包括政策支持、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以及为人才提供的适宜的生态环境;中国创业创新差距在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等方面;中国需要培育企业家精神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并且重视跨国企业品牌价值和质量,中国应继续优先创新与研发投入。 1@杨云
我对海山同学观点有类似的感悟:
创新是扬弃,继承是取舍,创新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继承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续,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表现为继承-创新-再继承的循环往复。 2@杨云
王海山 05:40
王海山发言:杨老师提出的创新生态环境,我重点从建筑业历史沿革、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展望角度进行一下分析。首先,我认为有些地方是不需要创新的,比如古建筑,老城墙,特色民居。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从洞穴发展到现代建筑,除了满足遮风避雨,更多体现了社会功能与文化艺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大的败笔,就是拆的太厉害,盲目创新,失去了本民族该有的历史印记。这和欧洲比起来,的确值得反思。
另一方面,创新不够。德国可持续建筑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标准,将关注环保、节能等建筑物的性能指标,转向了人。创新的方向回归到最基本面。
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创新生态环境,首先是要明确价值导向,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是政治制度,法律,明确哪些鼓励创新,哪些不需要创新。其他的,都交给市场去解决就可以啦。 1@杨云回复:@三聚阳光--张杰?的反馈:@王海山?:创新是一种习惯和精神,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创新的,没有不需要创新的地方。古建筑、古民居、古城墙的不需要翻新,但需要用创新的理念、技术、工艺给与更多的保护,维修时要要用新的技术做到翻新如旧。非常感谢你的观点,我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和你有同样的观点。最近的反思,包括读《旁观者》,人类对历史,对自然,对其他物种缺少足够的敬畏,创新的边界一再突破,比如基因技术,突破了伦理道德的边界,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人类大脑的边界,武器技术,会毁灭人类无数次。所以,我认为不是所有的领域都需要创新。我提出的保护古建筑,古城墙,就是应该用最传统的,那个时代的技术和方法,不需要创新,真正保留那个时代的特色,体现对历史的敬畏。这也是英国,以色列等国家做的比较好的,我们国家需要反思的。 2@杨云
王海山 06:03
赞成@赵子龙-正商书院?对中国创新生态环境的评价和观点。在制度,人力,基础设施,研发投入等方面与以色列等国家存在明显差距。美国的创新基础设施扎实,从国家对教育的持续投入可见一斑。美国的社区图书馆,各类科技馆、天文馆、博物馆,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层面,大型企业除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外,还会去资助专业创新研究机构。我在2012年曾考察了在硅谷的一个叫做“未来研究院”的小型机构,50多人,悠哉悠哉的,研究30年以后的事,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研究,为国家战略提供服务。还有美国的大学,以及美国吸收全球精英的文化和移民政策。中国人很聪明,不缺创新的能力。我国的创新生态环境改善,根本问题是让人能够安心下来,不再为房价上涨而焦虑,为孩子上学而纠结,为老人看病而苦恼。该干啥干啥,是最好的状态。 3@杨云
伟民 08:03
@三聚阳光--张杰?认同张杰老师提到的“改善之道”的观点:培养社会和投资者对创新失败的理解和包容,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创新和专利的保护,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的要求。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创新环境缺乏包容和激励,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创业和创投基金等方面。
张杰 09:13
@王海山?:不同意你的进化了的观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进化、不断转基因并强化下去的过程,这也包括人类的形体和相貌。对古建筑、文物、历史的遗迹等要有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手段,但它们只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和证据,其价值体现在久远和真实,别无其它之用。 5
王海山 09:22
@三聚阳光--张杰?我们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创新?创新是否让人类越来越幸福?我只能同意你的局部观点。有的创新对人类自身生存产生严重影响和威胁,包括技术和气候变化。所以我的观点是,创新不一定适用所有领域。创新环境首先界定范围。 4@杨云
张杰 09:26
技术创新即不分国界也不分好坏,在于使用的人,因此有必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和道德层面给于规范。@王海山?
王海山 09:31
严重同意你这个观点![强]@三聚阳光--张杰?
陈仙云 12:59
@杨云?我的观点:。 1:生态环境的定义: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2:生态环境的内涵:主要是适宜人类生存的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3:中国创业创新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如何完善,改善,提升中国的生态环境的质量:首先:调查研究,通过成功失败案例找出差距;其次:利用自身的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自我完善;然后:寻找特定的环境,资源,建立一个生态的环境来改善和提升。最后:国家政府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保证实施的政治和资源环境,特别是人才的培养教育和引入的一系列综合的措施和优惠条件。 1
陈仙云 13:00
@申龙哲?同意您的观点。德鲁克大师的管理学,mbo, managed by objective,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无论是什么企业,包括创新企业,如果绩效考核到位,有优势,相信对创新是极大的推动。 2
朱明明望京老虎 13:43
@陈仙云?对。目标管理很重要,而且创新能力需要培养和激励。我还是喜欢那个比喻:创新生态环境,需要种子、土壤、浇水施肥除虫子,也需要耐心和时间。喊着口号一蹴而就的全民创新,很多都是表面文章。逼急了,就copy充数。。。当然,应用也是一种创新和提高,也有实际意义。 7
张冬贵-teo tk 14:19
创新是对新事物的实施 (innovation is implementation of something new)。我们经常会认为创新是创造一个新的产品,其实可以对程序、方法、商业模式、合作关系、市场路线或者营销方式进行创新。在经营方式和客户服务方面,可以进行最强大的创新。在产品或者服务方面的每一次改进都可以称之为创新。 4
陈文 14:25
@张冬贵-teo tk?赞同。创新对企业来说是创造了一条新的成本曲线或新的供给曲线。是企业更具竞争力或增强了竞争地位。一切的这类行动均具有创新的性质。 4
张冬贵-teo tk 14:26
@陈文?谢谢
陈仙云 15:00
@望京老虎?同意,有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所以创新的人才培养同样需要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促而就的,这个就需要有一个战略的考虑,长期的综合的配套的措施。要耐得住寂寞,舍得投入。 3
————— 2016-10-14 —————
赵子龙-正商书院 17:21
生态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创新的生态环境包括政策支持、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以及为人才提供的适宜的生态环境;中国创业创新差距在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等方面;中国需要培育企业家精神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并且重视跨国企业品牌价值和质量,中国应继续优先创新与研发投入。 1@杨云
我对海山同学观点有类似的感悟:
创新是扬弃,继承是取舍,创新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继承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续,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表现为继承-创新-再继承的循环往复。 2@杨云
针对海山同学的评论,我的回复:
中国对创新生态环境的投入真的不够,尤其在地方省份政府的专项创新基金在实际投入的时候打了很大的折扣,各级政府打造的创业创新基地就是形象工程,应付领导检查参观,这样的生态环境对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是扼杀! 3@杨云
张冬贵-teo tk 18:04
政府的责任是推行政策,法律及税收宽减来促进、鼓励、监管和保护工业、环保、基础设施及农业等领域的创新。然而,我认为企业必须本身全面投入带动创新,例如:设立创新研发中心,提供充足的财力预算,人力资源来支持研发中心,确定高级管理团队专项工作目标及绩效考核指标,对达标的队伍进行认可和奖励。 5
申龙哲 18:42
@陈仙云?谢谢仙云妹子的关注,考核指标就是指挥棒,要gdp给gdp,要销售额给销售额,要利润给利润,要专利给专利。因此,对双创咋考核是关健,考核体系就是重要的创新环境。文化,教育,国家,种族等与创新都有天然关系,但实现创新最直接的手段是考核指标,而最需要也最应该呈现创新成果的是企业,是企业家。正因如此,把创新与创业(未来的企业家)放到了一起叫双创。十3(齐活,完成作业)
王凤祥 18:50
王凤祥的第三条发言:对张杰同学中提到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对产权与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点尤为重要,最近国务院发文对企业家在发展历史过程中的“错误”重新定位,其实就是对财产权事实一种确认,这样的制度让创新的人没有后顾之忧,会鼓励人去冒险创造。相比而言,在97年之前《刑法》里还有慕名奇妙的投机倒把罪,这样的恶法,把好人都变成了坏人,扼杀了开拓精神的人。创新的生态环境最核心的要素是要能够有承载和保护创新元素的法律制度。 3@杨云
张治华vincent 22:35
张治华的一条发言:创新是全球化进程,行业中突破性的创新往往来自于小公司,而不是大公司,所以打造创新生态环境应该有城市主导,鼓励小微公司萌芽发展,提供相应的孵化器和创投资金。当然大学的教育改革,教师的观念更新,激活在校大学生的活力也非常重要。 1
张杰 22:43
@伟民?@祥?:真对几位同学反馈的观点,我再做几点补充和细化。第一,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的起草是1979年开始组织人员和启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引进外资和实施三来一补招商政策后外国政府和商人提出的要求,在法律起草和审议过程中与各级领导熟悉的计划经济领导理念不符而屡遭争议和否决,最后还是英明领导邓公一锤定音通过的。但社会上人们观念的改变则是长期的过程,几经修法,现在中国专利法的立法水平不低,大至是国际水平。但司法保护水平较低,一是诉讼程序时间长,侵权取证难,侵权赔偿额低,往往形成了不维权心有不甘,维权花费大收益小。第二,就是天使投资人和机构较少,还没形成应有的规模,特别是投资人理念上还不成熟,对创新失败和投资失败还缺少愿赌服输的风险投资的承担和忍耐,只有对创新失败的理解与宽容,划时代的创新才能层出不穷。 3@杨云?
张治华vincent 22:43
张治华的第二条发言:同意海山看法,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实现创新的价值,同时政府也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幼有所教,老有所依,居有定所,病有所医。后卫稳定,前锋才敢耗尽洪荒之力向前冲。 2
张治华vincent 22:49
@三聚阳光--张杰中国的法律包括专利法并非不严格,问题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抄袭copy造假山寨犯罪成本太低,严重影响创新积极性。我觉得就应该逐步完善信用体系,侵犯知识产权者限定行业准入,20年不准从事原有行业。 3
王海山 22:54
@vincent?创新生态环境由城市主导的观点很好!事实上大多数的创新也是在城市完成的。但是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暴涨,短期内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长期看造成对其他行业的打压,对人才引进和落地生根起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城市创新环境在不断恶化。你有什么好办法? 5
张治华vincent 22:56
@王海山辩经指名道姓哈,让我拍个手,撸一下佛珠。
张治华vincent 23:02
我同意房价和生活成本高企确是对创新的年轻人的第一盆冷水。深圳出台过公租房和安居房,是落了地的,大本以上缴纳社保几年以上可以申请。深圳目前在国内应该属于创新生态做的比较好的城市,是有不少影响因素的。
张治华vincent 23:06
同样对比香港,典型的房价生活成本超高,政府鼓励创新不足,各行业形成天花板,年轻人看不到出头之日,除了金融行业向好之外,坐靠大陆人口红利。结果形成了民主侧漏,向旁路挤压。 4
张治华vincent 23:06
我同意房价和生活成本高企确是对创新的年轻人的第一盆冷水。深圳出台过公租房和安居房,是落了地的,大本以上缴纳社保几年以上可以申请。深圳目前在国内应该属于创新生态做的比较好的城市,是有不少影响因素的。 5
————— 2016-10-15 —————
云 10:57
侯云的观点:1)定义: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2)这里用的生态环境是借助自然生态的概念用到政治或社会制度领域。3)创新包括的内容广泛,这里以技术创新为例。4)观点:就技术创新而言,由于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不完善,技术到产品的转化率低,不利于刺激技术创新
云 10:57
侯云的观点:1)定义: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2)这里用的生态环境是借助自然生态的概念用到政治或社会制度领域。3)创新包括的内容广泛,这里以技术创新为例。4)观点:就技术创新而言,由于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不完善,技术到产品的转化率低,不利于刺激技术创新 1
云 11:04
@陈仙云?同意仙云的观点 3:中国创业创新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如何完善,改善,提升中国的生态环境的质量:首先:调查研究,通过成功失败案例找出差距;其次:利用自身的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自我完善;然后:寻找特定的环境,资源,建立一个生态的环境来改善和提升。最后:国家政府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保证实施的政治和资源环境,特别是人才的培养教育和引入的一系列综合的措施和优惠条件。 2
王滨华 11:52
王滨华的发言;我个人认为生态环境的定义是非常系统的、动态的、完整的。比如,小到从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如学画画不是对着一个固定的物体,而是太阳可以画成黑色的、月亮可以和太阳一起出现等等。以色列的幼儿教育就非常注重这一点。所以单纯考虑宏观因素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1
金亮oliverjin 11:53
@云?我理解你提及的技术创新应该是应用技术创新。中国目前虽然也缺乏基础科技,这大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影响市场转换的实际是应用,甚至是商业模式创新。不过在互联网方面中国还是有优势的[抱拳]
金亮oliverjin 11:55
@云?我理解你提及的技术创新应该是应用技术创新。中国目前虽然也缺乏基础科技,这大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影响市场转换的实际是应用,甚至是商业模式创新。不过在互联网方面中国还是有优势的[抱拳] 5
王滨华 11:56
@云?我同意侯云的观点,中国现在的技术转化率太低,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储备和正在积蓄创新产品的过程。
黄健老黄 11:58
@oliverjin?不同意中国缺乏基础科技的论点! 6
云 12:00
@oliverjin?我同意您的观点,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新技术到产品的转换,但核心问题是中国需要完善“有利于实现转化的制度环境(产业政策支持)和金融环境(融资环境)!” 3
王滨华 12:00
@云?我同意侯云的观点,中国现在的技术转化率太低,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储备和正在积蓄创新产品的过程。 2
王凤祥 12:00
@王滨华?很同意你的观点,在我受教育过程中,太阳不可以是黑色的,因为我们有“先定”正确的答案,基础教育的目标主要围绕“找答案”,后果就是会产生抄袭和跟随。
王滨华 12:00
@祥?我对凤祥发言的反馈,如何建立创新制度和思维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现有社会中坚力量,思维已有长期限制,自我调整需要主动改变。 3
云 12:01
@王滨华?同意,我们的前端论文和专利都很丰富,但产业化进程的环境还需优化,这也算是一种缓冲优势吧! 4
王滨华 12:03
@云?但这个进程离完善的生态环境还有很大距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