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微课堂作业:什么是有吸引力的行业。举例说明。
王晓燕
例如: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银行业占据了超过80%的金融资产,轻松的享有3%的净息差。近年来虽然实行了利率市场化,但超过80%的经济利润仍然来自金融行业,使中国的经济收益高度集中于金融行业。那么过去十年间,无论是宏观(市场发展前景、刚性需求的趋势、竞争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环境)还是微观(个人职场生涯、个人资源优势、兴趣以及价值观)的角度,金融业对个人而言就是有吸引力的行业。 1
何为有吸引力的行业?商业运行简单概述为赛场、赛道、赛马和天气集中要素的相互作用,要想赛好马,赛道,赛场和适宜的天气缺一不可。赛场——国家、社会大环境;赛道——行业;赛马——企业;天气——风口。就投资而言,我们赚钱靠两点:一是投的准,二是时间差,在时间上领先于别人的投资,则可以用较少的成本占据最初的高位,时间越早,成本越少,占位越高。赛道大致可以分成几类:(1)赛场规划好翻新或新建的;(2)原有赛道的和创新和自发融合的;(3)赛马硬跑出来的。最好的赛道往往是赛马硬跑出来。为什么说这种赛道是最好的?这背后的逻辑一定是马克思说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劳动者自发革新生产关系的微观体现,也是市场高于一切的经济价值观。当企业发现新利润点,新模式,但又发现通过现有的行业没办法妥协性的创新和解决问题时,则到了必须大举革新的时候,那么一个新的大市场行业就会诞生,这也就成为一个大风口。创新都是渐进的,没有哪个企业哪个人在一开始产生想法的时候就要革传统行业的命。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分析有吸引力的或者值得投资的行业,大致是这样的:如果有这么一个行业,它是在别的行业用尽所有办法都无法实现的它的价值或效率时而产生的,它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有可能解决掉别的行业怎么样都解决不掉的现实问题或者提前布局解决未来的现实问题,那么这个新企业在萌生之初就是有吸引力的企业,此时只有要来到的风口和站在前方的企业,甚至都没有行业的概念,这时候吸引到的是极少量的天使投资人。典型例子比如孙正义投阿里。
第二好赛道的是原有赛道的自发创新和自发融合,当行业意识到问题并进行整体创新和行业自发融合的时候就已具有一定的共识共知,随着创新和融合的加速,很快某个行业就会被称作“新兴行业”,此时风口大家都以知晓,但这时候由于技术门槛、市场普及门槛、政策门槛等方面的限制,该行业仍具有广阔空间,此时的行业创新以突破旧有壁垒为主。
第三好的行业是赛场规划好新建的行业,赛场的反应也就是政府的反应是最慢的,也是落后于市场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这个赛场上,前瞻性的判断政府战略布局和走向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体量可大可小,大则如上个世纪80年代放开房地产,塑造了如今万达、万科、泛海,如果用把政府的政策出台用市场思维来看的话,有吸引力的行业大致是这样:假如一个行业可以解决掉市场再怎么努力也都解决不了,但又是政府维持统治所必须要解决掉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风口只有政府才接得住,那这个风口行业的本身、上下游、相关行业也值得投资,也具有吸引力。 1
@刘一雄?非常同意刘一雄同学的观点,政府主导的产业导向未必是最有吸引力得行业,曾经的光伏行业可见一斑!同时,我个人也不认为ppp是一个市场化的有吸引力的领域,在现阶段中国环境下,竞争优势不可建立,依据现阶段运营逻辑下,的确是国进民退。 2
@陈庚?完全同意您的观点“有吸引力的行业”是一个较为宽泛和相对的概念,从经济学内涵看,有吸引力的行业指的是同其他行业相比,该行业能够用相对稀缺的资源,通过更好的资源配置方式产生出相对更高的经济效率;从广义价值的视域看,有吸引力的行业是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行业价值,并且该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行业;从社会学视角看,有吸引力的行业指的是具有良好的社会嵌入性的行业,该行业能够同其他社会行动者产生良性的相互交往和资源交换。 2
@xu hua 关于行业吸引力特征度量的标准和指标,有例如竞争力,roe等。但我觉得投资收益不仅要看客观状态,还要看市场整体观点。如果关于某个行业,有超出市场一步的逻辑,那么就可以在这个逻辑被市场所意识到的过程中变现,即使这个逻辑最终没有实现盈利,也是可以赚一笔的。也是吸引力的行业。例如:
现阶段分成两种经济业态:我自己大概总结成传统经济业态和新经济业态。先说新经济业态,以人的互动为最重要推动力,强调信息关注力,以从第三方、第四方·····第n方拿钱为盈利渠道,比如微博——关注力即经济,微信也是这样,360模式——永远免费,不赚用户钱,赚第三方软件提供商的钱。这种模式必须要有关注力,没有关注力活不下去,小米,苹果这些企业都做出了情怀,关注力黏性都非常强;第二个传统业态,更强调技术、市场渠道,产品质量,直接赚用户的钱,这个模式并不落后,只要做的够好,一样赚的盆满钵满,比如小米把低价高质做到极致,还有华为,硬生生拼质量和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一个企业如果是互联网新业态下的,还能吸引眼球,这个企业应该就会值得投资,变现渠道需要探索,映客直播这些直播行业就很值得借鉴,我认为处在新业态下,吸引关注力就是有吸引力。在传统模式下,不管是技术、渠道、质量、价格这些哪个方面,只要无短板,有优势我觉得也是有吸引力的。 3
@张卫东是的,处在新业态下,吸引关注力就是有吸引力。在传统模式下,不管是技术、渠道、质量、价格这些哪个方面,只要无短板,有优势我觉得也是有吸引力的行业。 3
@xu hua @王冠谢谢大家对我的观点的认可和肯定。其实我觉得“有吸引力”是个很宽泛的和开放的概念,不同角度和不同维度切入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作为投资人,最好的切入角度应该是适合投资的角度。那么从这个角度切入的话我觉得最主要的侧重点应该是1.处在风口或即将处在风口(潜在市场大,价值大)2.行业能够针对现有问题或未来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一个行业可以解决别的行业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更高效的解决别的行业的问题,或者自带激发市场需求并有能力解决的都是有吸引力的行业。 3
@张卫东我昨天说的新业态下吸引力行业强调关注力,背后肯定是要满足用户需求,给用户创造体验的。例如:强调平台理念,即通过平台抓住用户,不惜亏损来解决用户需求,以此培养用户黏性和关注度,从平台再引申赢利点。这里的平台是广义上的平台,只要能抓住用户,不管是一种业务、一个app,一种产品都可以是平台。可以说当前较为领先的模式,包括oto、p2p,众筹等,其盈利均离不开平台的用户黏性。平台模式下,用户黏性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户的潜在需求被满足,但是企业的盈利和企业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在如今的资本浮躁情绪下被拉大了,市场和投资人对于亏损的容忍度也相应提升。价值和价格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一定程度上相偏离的,在目前市场情绪浮躁、lp资金多、互联网被市场看多的情况下,个人认为以用户黏性,尤其是以互联网用户黏性为抓手的行业的估值和真正价值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走高,并且继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谢谢 3
孙大钊
什么是有吸引力的行业?我的观点是市场客户需求足够充分,自身相关技术优势足够明显,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行业就可以列最有吸引力的行业,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也可以视为有吸引力的行业。 1
我对@刘一雄的观点一点感悟:?微笑曲线两端建立战略优势一种是市场驱动,一种是技术驱动,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要能够为客户创造并传递实实在在的价值才行。在我的经历中但凡是由资源型驱动的战略决策都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跟主营业务相关还好,不相关就会分散精力,很难驾驭,最后做了几次尝试都放弃了。因此衡量一个行业是否有吸引力,三个维度的要素是必要的:1.客户需求够强;2.技术优势够硬;3.市场含量够大;趋势也应该不外乎表现这三个点,资源必须是不可替代和模仿的关键资源才可以用来做参照,但个人一直认资源这个点太分散,钱?物?人?都很难作为判断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能将手中的有限资源最大化价值的领域就是有吸引力的行业。换句通俗的话说,能赚到钱的且风险、成本小的行业,都是有吸引力的行业 3
在经营战略理论中,一直就存在定位学派和能力学派的讨论,定位学派认为“应寻找容易攀登的路”,能力学派认为“选择容易攀登的方法”,结构学派又说“携手一起干”,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吸引力,至少要从客户或者市场端、自身组织和企业端、外部竞争环境三个维度来分析判断,市场的规模、复杂性、成长性、需求、预计收益性;结构变化;公司的份额、技术能力、经营资源、销售能力、品牌;竞争环境中的寡占程度、参与难易度、价格竞争程度;优势和劣势。 3
@曹国钧~国药集团~北京?@陈庚?@王紫溪(王晓燕)?@赵焱?认同各位同学的观点!大家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分析了行业吸引力,这种学习的方式非常好!我补充一下前面的发言:有吸引力的行业对于企业来说选择的标准是不同的,因为每一家企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标准都不完全一样,相对于企业来说,行业吸引力包括一系列能够影响企业的外部因素,选择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一个行业对不同经营能力的企业来说,吸引力也不相同。如果抛开企业自身因素来分析,只从市场角度来分析,那么一个行业是否有吸引力,像市场的规模、市场增长情况、利润率水平、技术能力的要求、市场竞争强度、规模经济效应、资金需求、社会政治与法律因素、市场的周期性等因素都需要进行考虑,这里的要考虑到经营层、业务层和职能层三个战略的选择和分析。 3
刘一雄
什么是有吸引力的行业,我的观点是:
结合我曾经工作(投资过)的行业领域以及从外部视角的观察,针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体和市场(例如中国,领先于欠发达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
①自身拥有绝对技术领先(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优势的市场有吸引力,比如美国的苹果手机,以及中国的大疆无人机,在充分赚取利润的同时拥有很高的市场壁垒和统治力
②其次,自身拥有较好的技术相对优势,同时拥有成本优势或者渠道优势或者兼而有之的市场领域有吸引力,一个案例是华为手机,以及oppo和vivo手机品牌(实为同一家企业),虽然没有绝对的技术领先和品牌溢价,但是有着足以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品质,和针对发展中市场主要消费群体最优性价比关系,加之完善的渠道网络,灵活的市场策略,这些品牌在包括中国在内和不少海外市场迅速发展扩张,占领市场份额,实现收入利润
③在特定市场的特定阶段,跟着趋势进入到自己有相应能力的市场,是有吸引力的,比如中国全社会正在经历的消费升级,我们观察到从餐饮到体育到教育等各个消费领域(也包括金融服务),都有很好的小快灵、小而美的商业模型快速崛起和扩张,市场增速如此之快,给予参与者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即投资“风口上的小鸟”,它有机会成为风口上的鹰,而不是“风口上的猪”
最后补充两点,
⑴我的思考都是从内在禀赋资源出发,去找寻合适的市场缝隙,而非先找寻高增长市场,再去建立自身能力
⑵不自觉的,我选择的都是消费市场领域,或者讲零售市场,企业客户市场虽然我在金融行业也有从事相关工作,但是个人认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这类逻辑分析有效性更好,如果就金融市场而言,我认为第二点,第三点仍然适用,第二点的能力建设我会调整为“渠道品牌” 1
@醉美沙巴?认可分析中的第二特征,拥有未来需求的市场,认可分析中的第三特征,相对蓝海的市场是具备吸引力的
对于特征一,个人观点上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我国政策而言,依据个人的经历经验,部分是真实的产业导向,但有些时候也存在形式上的导向,加之政府本身专业能力和监管视角的定位(非市场直接参与者),国家政策引导作为吸引力特征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举反例为曾经的光伏产业,液晶面板生产产业)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2
@孙大钊?谢谢反馈,我的回应附后
首先,我阐述的三类吸引力市场,介入者都应为客户创造实实在在价值,大家没有分歧,个人认为的反例是曾经的上网本,刹那的昙花一现,本质是没有带来实质客户价值,投机性居多,个人认为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是小米,其实我的表述里已经阐明不认可投机性的市场参与(即便短期赚钱),风口的猪落地是致命的,风口的小鸟至多无法飞上山巅,但是实实在在有飞的能力,不是靠风吹起来
其次,关于3个要素,我认可1,部分认可3,不太认可2
我分析的三类市场1都适用,市场类别2就不是一个需要过硬技术的潜力市场,而只需要较硬技术就可以参与,市场类别3是新市场阶段或者全新市场,这个状态下不一定已经有过硬技术,市场需求层次也是由低及高,早期阶段有满足阶段需求的技术就可以介入,也许此时仅是初级技术
对于市场容量这个要素,取决于我们选择做什么市场,我身边很多朋友所在领域就是细分市场龙头,他们所参与的niche market并非总体体量很大的产业,或者产业中的大角色,但是他们技术领先(有些甚至在国际市场领先),市场份额居于统治地位,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和利润水平,而我曾经作为金融机构服务过的员工超过60万人的大型国企,所处行业也是容量极大的钢铁行业,技术,市场,收入全线落后,我个人认为市场容量不是普适标准或者要素,case by case
最后,对于资源的属性,我个人的观点,不需要在做市场选择的时候就必须做到绝对的不可替代和模仿,我认为(尤其是有技术属性的市场,产品和服务皆是)具备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甚至具备介入市场的禀赋资源就可以参与尝试,即我们有比较优势就去。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3
@醉美沙巴?谢谢分享,对于市政投资(融资),以及对应的各类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我已经实操超过10年,并且关注这个领域的先进经验很久,另一个角度,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我又比较近距离的感知我们政府的运作模式以及思维方式,ppp在中国的发展并非西方市场化模式的运营和演进,我们的社会制度对于市场化的公私经营也有着天然的束缚,涉及政治体制以及其他深层次改革的内容(涉及财税、法制、产权、经济委托代理关系)我不在此展开讨论了,我个人不认为ppp是一个市场化的有吸引力的领域,一是它自身的运营逻辑(在中国环境下),二是基于这个原因的竞争优势不可建立。
因为我的讨论仅基于我自己的视角,有吸引力的市场也可以是一种可盈利领域,但是我选择“我可以建立能力”的可盈利领域
在做股权投资的过程中给我一个重要的启示,赚钱不一定是投资,因此对您而言ppp是有吸引力市场,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愿意做“基于投资的赚钱”,所以ppp对于我不是有吸引力市场。
我个人更喜欢华为、腾讯、平安这类商业模型,而不会选择严介和太平洋建设这类商业模型。以上仅为我个人观点,谢谢 3
@王紫溪(王晓燕)?谢谢分享,我补充一下,对于吸引力,我认同表述中追寻时间前沿的逻辑,从porter的两种战略竞争优势模型来看(focus strategy实为成本领先和差异化在细分市场的合并策略),差异化更趋近于蓝海市场,是在“更早地”或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而成本领先个人认为更适用于产业成熟期,甚至到整合阶段,例如沃尔玛,麦当劳,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实现成本领先,不够成我们此处讨论的吸引力
对于所有政府参与,推动,邀请市场主体投入的领域(尤其中国),我本人都持谨慎的观点,如前所述的一些问题所在,因为我们的政府在外的沟通很多时候是形式上的,我们必须进行相关内容的二次解读,那些看似是机会的市场有时候也是风险聚集的地方(前述提及的体制,财税,法制,经济委托代理,产权界定与保护,权利租赁等),因为这些特点(西方很多公共领域是实质向私人部门开放的,这与我们的运行逻辑不同),与政府共舞,在公共领域分一杯羹在我国政治经济法制环境下往往不能实质获益,承受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特定情境下还伴以致命的政治风险(反例,已经离开市场的徐明,一度差点离开市场的郭广昌,所在领域都有深度参与基建,地产,钢铁等公共/准公共产业)。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3
@ls i6 plus?感谢李总的分享,我的回应如下
对于运作方式由粗放到精细的提升,更好的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现场管理能力及配套的管理系统是这个产业领域的市场机会,我在一定程度上认同。
对于重新洗牌的表述,我的观点因为这个领域并非市场化运营的领域,所以不认为是这样的实际情况。
对于北京的市政领域,以及您表述的燃气领域,ppp正处于发展时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个人的看法是目前国内的两种模式——发改委和财政部,究其实质,并非真正意义的ppp,而是一种债务方式的变化。
公司具备相对的比较优势同时又具有增长性,因此ppp行业可以有所作为。
我的观点是,ppp模式本身不影响这两个条件的实现,所以这个假设可以成立。
归纳我的看法,中国式的ppp不是真正西方模式的ppp,而这些缺陷、障碍可能形成未来的风险,不形成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仅针对中国市政基建而言),且由于政策、体制、法律的限制约束,这种可以赚取利润的业务模式也无法形成规模化、复制化,所以就行业而言,我个人不认为它是值得投资的有吸引力的。
但是,就获利而言,这个领域有实际的机会,且我在这方面有形成产品和解决金融方案的经验和机构资质,我们存在合作共赢的空间,有时间我们可以详谈。以上观点仅为个人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