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一直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领域。在引发全球金融风暴、令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之后,美国试图尽快恢复其金融业领导地位,想要在今年年底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重新提高话语权。最近通过的金融改革法案,就是朝着这个目标非常关键的一步。
这个法案意在重整金融监管框架,包括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强化对消费者与股东权益的保护、强调对系统性风险的预防等。这些都是正确的方向,但是改革的广度与深度都不足,未必能够防范金融危机再度发生。
首先,“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对美国金融泡沫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新通过的法案对“两房”没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这表明,美国国会对于政经关系错综复杂的金融机构还是难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其次,改革法案对“系统性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美国政府之所以在金融危机中多次动用纳税人的钱救援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减少“系统性风险”,结果反而造成“大而不能倒”的奇怪现象,让大型金融机构有恃无恐,深化了道德风险。
但是,“系统性风险”究竟该如何衡量?它到底是因机构大而引发,还是因为业务广泛关联而引发?法案对这些问题都是模糊处理,采用的方法是由“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三分之二成员投票决定。这就是说,对“系统性风险”而言,这个法案并未提供判断的标准,也没有可据此操作的定义。全权交给这个委员会投票决定,很有可能或者导致不作为,或者导致执行过当。这也表露出改革法案深度的不足:它虽然呈现出一个改革的面貌,但缺乏“灵魂”,妥协色彩太过浓厚,不见得能够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什么是“系统性风险”?这个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不同的金融体系内有着不同的涵义。美国的改革法案提出了重要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这个改革法案并未提出正确的解答。什么才是适合自己国情的答案,有待我们自己去寻找。
第三,在对道德风险的矫正上,金融改革法案也缺乏针对性。从贷款批准到评级和证券化过程中,充满了多层次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造成了这次金融风暴。但在金融改革法案中,看不到系统性的处理方法。它只是略微收紧了高管薪酬,或要求资产证券化的打包者自己保留百分之五。这对实务影响不大,几乎无关痛痒。在这方面,这个改革法案又只看到了问题,而并未提出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
这个法案在立法过程中,一直在强调,要在政府监管和允许市场自由发展之间寻找平衡,最后版本是一个各方妥协的结果。未来还要再制订一百多个法案才能具体付诸实施,而且还要拖延一段时日才能予以落实。在这段期间内,认为金融危机不会再来,可能会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
其实,全球金融风暴背后,是美国多年来采取的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沉重的公私债务负担,还有无法消除的收入差距鸿沟与国际收支失衡。这些基本问题若不获解决,金融风暴就是世界各国必须持续警戒的一个噩梦。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