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北大国发院dps金融管理博士项目首期班的迎新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黄卓为博士生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作为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的黄卓教授回忆了自己读博时的经历,他说:“通过对人类知识边界的探索和拓展,你会重新认识到自己。这才是读博士最大的收获。”
此外,他也向博士生们传授了自己宝贵的读博经验:上课时带着问题寻找研究方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尽快开始写作,精炼口头表达,学会抱团取暖,互相帮助等等。
精彩发言,请看下文:
读博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认识自己我今天不是来吓唬大家的,我是来帮助大家的!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是,选择来读博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一种很重要的生命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博士学位。做完了一个博士论文,也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只是很小部分的收获。更大的一个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人类知识边界的探索和拓展,你会重新认识到自己。这才是读博士最大的收获。
所有我认识的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不管你多么聪明,能力多么强,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人在读博士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一个困难甚至痛苦的时期。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们有没有例外。如果你还没有经历,那很可能就是你的学习进展还不够,或者这个学费白交了,因为你没有享受到这个产品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在我读博士的过程中,第一年的课程训练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挑战,可能是我之前硕士阶段的准备比较充分,使我觉得读博士好像太容易了。但是进入到博士第二年,进入到研究阶段的时候,我就碰到了人生里非常大的挑战,突然找不到感觉了...我发现很多问题是都是开放式的,没有答案,和之前上课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且有些教授授课的方式你完全预料不到。
比如我们的产业组织理论,开课的是我们当时的系主任,他讲课的方式特别独特。上课他会去拿一杯咖啡,然后就坐在前面开始讲,一直讲,一个板书都没有,讲义也没有。然后一堂课之后,说我们休息10分钟,然后就去换一杯咖啡,继续坐在那里讲。我就特别的不适应这种方式,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当然最可恨的是,你觉得难受的时候,旁边还有一个德国的同学在那里不停的记笔记,还可以不停的和老师对话,完全无视我们痛苦的存在。他是我在博士学习的头两年最佩服的一个人,因为他每次课可以记20页的笔记,同时跟每个老师热烈的讨论,每次作业都工工整整的打印20页,很多教授都很喜欢他。然而,既使是这么牛的同学,后来到了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他和我说,他也很痛苦,因为找不到研究的方向,比较迷茫。
而我在经过了难熬博士二年级之后,通过第三第四年,也慢慢地开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方式,你就会稍微感觉好一点。所以每个人读博士的时候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无非就是早晚的差别。如果你还没有经历这个过程,可能说明你的进展太慢了。
上课时带着问题寻找研究方向给大家分享的第二点就是,希望尽早能够开始博士论文的准备,而且能尽早的选择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当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通常我们新博士生到了美国,来自中国的师兄师姐们会给新生介绍学习经验。每一届的师兄师姐都给这样一个建议: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就坚持下去,千万不要变,特别是不要变过来再变过去。但是你会发现最后大多数人的研究方向都会变来变去。然后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再和下一届的新生说,你们一定要注意,读博士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换方向。所以这个故事基本上都是这样重演的。
但你确实应该尽早的开始准备博士论文。你越早准备,就可以开始慢慢的积累,因为时间也过得非常快,你不能等到把所有的课程都上完,然后说我开始写论文,你会发现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最好是带着研究的问题去上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点,要思考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管理学博士如何定位?我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你们的定位就是在攻读博士的人群中,最了解企业运营的,因为你们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对所处的行业最了解,看到做单纯做学术研究的人所看不到的视角。你还能够拿到最具体的数据,而学术界的人,他不可能有这个精力和体验,也不可能有这个时间去投入。同时你们还要成为在企业经营管理者中,最了解学术前沿的人,了解学术界在研究什么问题,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只要能够抓住这样一个定位,你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应该做什么。因为博士学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超越。你要超越的方向也就是在刚才我说的两个方面,怎么样在企业管理里面你能够超越那些你现在所做的一些具体的东西,把具体实际的操作和最前沿的理论结合起来。同时在最前沿的学术理论里面,你能够找到这个理论没有涵盖你的具体行业,或者说你具体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把这种特殊性用你的视角、用学术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你的论文基本上就成了一大半了。
尽快开始写作,精炼口头表达第四点,如何顺利的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呢?我觉得刚才薛老师说的一个建议非常好,就是你尽快的开始写作。因为写作可以让你思路变得清晰。
做学术研究最难的就是找到一个新想法,因为你只有新的想法才能写一篇文章。所以经常就会绞尽脑汁思考有什么新的想法。有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会有一个非常新的想法,很激动,觉得这个想法如果能做出来,那绝对是一篇顶级论文,然后就越想越兴奋,可能就睡不着觉了。
等第二天早上爬起来之后,如果还没忘的话,等你要把它写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你昨天想得那么好。要么无法继续做下去,因为太难了,要么你会发现还有很大的逻辑漏洞。之前想的时候可能就觉得这个很精彩、很漂亮、很伟大的模型,真正把它写出来的时候你就发现有很多不通的地方。所以只有把它写出来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知道问题的所在,是不是逻辑上连贯的,是不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是不是里面有新的洞见。所以说,写作是一种精确的表达,而你要尽快的进入这一步。
除了写作之外,另外一个大家可以开始训练的,就是口头上的表达,英文叫presentation。这是博士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在找学术工作的时候,很多老师和前辈传授了一个经验,就是在五分钟里面把你论文讲的问题讲清楚,不用太长。比如你在电梯里碰到一个寒暄的人,能不能把现在你正在研究的问题,用五分钟的时间讲清楚它的重要性,你是怎么研究它,用什么方法,主要结论是什么,在学术上有什么贡献,对实践有什么参考意义。
慢慢的通过这样一个训练,你脑子里面应该始终有一个五分钟的版本。随着你慢慢地讲这五分钟,你会接收到很多不同人的意见或者质疑。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回答别人的问题,这个五分钟的版本就可以慢慢的改进,慢慢的去升华。最后,你会发现最开始的五分钟和多次训练以后的五分钟的版本是不一样的,一定是有很大的改进。
学会抱团取暖,互相帮助最后还有一个建议,要学会抱团取暖,这就是在这个有点痛苦的过程中,能够让痛苦减轻的好办法。同学之间可以形成一些学习小组,同领域的,或者是相关领域的,甚至是不同领域的一起学习。这个也就是我们在国外的博士学习中经常要采用的形式,一般是第一年级的时候都是外国学生靠中国学生做习题,推公式。到后面是中国学生要靠着外国学生讨论出新的想法,或者英语写作方面的帮助等等。博士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大家互相学习的过程,时刻知道周围的同学在做什么。你可以对其他同学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从同学的反馈中不断的去修正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