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观点

余淼杰: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题记:2020年3月14日,北大国发院“国家发展”系列讲座第七讲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老师主讲。

早在2019年的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上,余淼杰老师就为北大国发院emba学生、校友深度分析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应采取的策略;此次面对新冠疫情,余老师再次结合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的进展,探讨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美中长期关系研判:有限合作、长期竞争、相互依存


随着中国和世界疫情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币值走向成为关注焦点。在详尽梳理了中美贸易摩擦“三轮五次加征关税”的事实之后,余老师解释了为何人民币在近期“不降反升”——一个原因是,利好的消息通常对体量相对较小的经济体影响更大。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经济体量比美国小,“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一利好带来的正向作用对中国自然更大;另一个原因是,长期中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是升值还是贬值,取决于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中国生产率的增速大于美国,决定了人民币长期是升值的。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余老师指出,中国在此协议中并不存在“过度让步”的问题。该协议涉及到技术转让、食品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宏观经济及汇率稳定、扩大贸易等多个方面,但协议并不仅仅对中国提出了要求,对美国也提出了要求,这是对等的;而且,协议更强调市场化行为,能否实现相应的进口数量,还取决于企业主体是否对相应的产品有需求、是否认可对方产品的质量,而最终是否让国企来兜底,则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意愿。

 

中美中长期关系的走势如何?为此,余淼杰老师把目光转向了两国的经济特征和战略意图。“第一,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义为长期竞争对手,这意味着中美关系不可能像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那样水乳交融;第二,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二者的长期竞争关系;第三,中美关系也不可能脱钩,因为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相互依存,决定了中美关系的长期依存,因此双方还必须有限合作”。

 

展望未来,余淼杰认为至少在2026、2027年之前,中美经贸关系仍将充满摩擦,甚至趋于白热化;直到中国经济体量达到美国的1.2倍、1.3倍,美国才有可能视中国为新崛起大国,才能相对以平常心待之。

 

疫情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影响


关于gdp增速,余老师的初步判断是受疫情影响,中国2020年 “至少4.5%”问题不大。虽然很多人期待中国gdp增速可以达到6%,但余老师希望大家看到,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增速达到5%,已经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国际贸易方面,余老师指出我国的疫情目前普遍判断在第二季度可以基本控制住,这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有限,全年的贸易顺差仍可达到2万亿,而2019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2.9万亿。

 

2月份由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存在一定通胀,但就全年而言,余老师认为问题不大;而对于就业,他则担心由于疫情导致大量中小微企业倒闭,部分蓝领工人的就业会受到影响,白领工人应该不会有太多就业问题。

 

在产业层面,余老师指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受影响不大,但牲畜、家禽饲养业会受到一定冲击;第二产业受冲击较大,尤其是民营企业,其次是外资企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占中国经济的50%,本次疫情中受冲击最大。

 

对世界经济而言,余老师认为,多国出现疫情,大大冲击了产业链,无论是上游原材料,还是下游的制造业,甚或欧美的消费端,都因疫情而出现短缺或萎缩;而美股熔断和黄金价格走低,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很可能是通货紧缩的前兆。美国股市和资产价格的变化,主要还取决于美国的对策。

 

应对疫情的政策建议

 

首先是调预期,增信心。所谓“调预期”,是指“保6”意义不大,因为不可持续,即使今年实现了,以后长期达到6%的gdp增速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也非常之难;而与此同时,余老师建议在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到来之前,对中国更重要的是“调结构”,以为中国比较稳定的中长期增长打好基础。

 

经此一“疫”,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否能保住?余老师希望大家 “增信心”,因为全球会在疫情过后更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会轻易被替代、被撼动。

 

其次,在宏观政策上,余老师强调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轮驱动,采取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能力建设,大力扶植小微企业;财政政策上可以适当扩大赤字规模,通过特别国债和专项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等方式来融资,财政资金主要应投向基建以及“新基建”,推动工业互联、5g商用等产业的发展。

 

此外,余老师还建议中国继续扩大开放,重构全球价值链。“稳外贸”旨在提升海关的通关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而“稳外资”则重在分类指导、精准扶持,真正给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同时加强园区的亲商工作,继续扩大国内市场,用好中国独有的优势。

 

余老师最后总结道,疫情对我国短期经济的负面影响可控;中美经贸关系本年度会相向而行,合作多于摩擦;中国经济长期向上、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现状和趋势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张彤 撰稿)

 

教授 简介

 

余淼杰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国际中国研究联盟秘书长、黄廷芳/信和青年杰出学者、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全球经济管理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家。商务部主办《国际贸易》执行主编、《长安大学学报》执行主编、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副主编、china economic journal 副主编。

 

曾被联合国、亚洲发展银行、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参事室和多个地方政府聘为专家顾问。曾被专门邀请到联合国总部做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发展,曾在economic journal、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国内外顶级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过百篇,出版中英文专著、教材、时评随笔十部。独著论文曾获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经济学家。

 

曾获全国人文社科研究最高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科研究奖、全国发展经济学研究最高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第14届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并五次获得全国国际贸易研究最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加工贸易与企业生产率》获刘诗白经济学奖、胡绳青年学术研究奖、全国贸易发展研究奖、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

 

同时教学深得学生好评,曾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教学教材奖。为《人民日报》海外网专栏作家,时评《余淼杰谈中美贸易》《“贸”似如此》曾被评为当当、亚马逊最佳外贸畅销书。在2018年北大百廿校庆中,作为北大中青年优秀教师代表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在2019年北大百年五四“新时代新青年”纪念活动中,作为全校两名教师代表之一入选,并作为国家杰青25周年优秀代表参加由李克强总理主持的高规格座谈会。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