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0年6月16日即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调整至二级。这几天,我们才感受到经济恢复的动力,随着北京疫情防控的升级,恢复经济的工作似乎又按下了暂停键。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左右互搏,疫情的反复和长期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该怎么办?6月18日,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创业大讲堂」发表主题演讲「全球经济新常态下的认知调整与能力拓展」,以下是演讲实录。
2020年疫情开始到现在,每个行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有些行业反而在疫情期间得到特别大的成长,比如一些有能力在线化、数字化的企业,有了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过去的40年间,我们一直都处在一个增长的环境中,但是2020年的第一季度是一个负增长,我们需要面对经济衰退的情形。整个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变化更快、更不稳定,也远比疫情前更艰难。所以我们到底该怎么去看疫情?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些认知的调整?我们同时又怎么能够真正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
理解变化的本质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期,已经有人给它下定义,称之为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
在“新常态”的讨论中,其实是在讲三个变化:第一是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变;第二是增长方式在变;第三是驱动增长的要素在变。
这次疫情下非常艰难的就是全球停摆的风险,以及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之间的左右互搏。正如这两天,我们刚感受到经济恢复的动力,但突然间,北京疫情防控升级,经济恢复的动作停下来。这就是这次危机与以往危机不太一样的地方。
从中长期看,会有几个特别明显的情形:一个就是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格局的变化,全球化产业布局会受到挑战;然后我们会看到少数的大公司会变得更加强大,因为它们能够真正地去与危机共处,并提供解决危机的方案或服务。
这次疫情危机也给全球制造业的基本原则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我们在制造业里面最关心的还是成本和效益,在疫情之前,我们会在全球做制造业整体布局以获取最好的成本水平和最佳效率组合,通过全球的产业布局和制造业的供应,使得更多人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疫情的冲击让全球很多地方停摆,我们会发现整个供应和成本的结构被打破了。这种不同的供应和成本的结构,其实对企业的要求就变得更高,所以企业必须得有全新的成本和效率的水平。
前一段时间大家在讨论每个国家是不是要重回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会不会把工厂搬回去。其实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是在一个维度讨论,但是换个维度来讲,你的定力来源于什么?如果你的成本和效率水平是最优的,那我相信这个机会就还会是你的。
危机中需要足够的定力
在我研究企业成长过程的时候,我一直在回看哪些企业能够不断地在危机当中成长起来。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汽车行业大萧条,但日本汽车丰田在此次危机中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电子品牌三星获得重生,成为世界电子品牌第一;2003年“非典”,阿里巴巴推出淘宝,在自我隔离的危机中看到新的商机。
华为在最近遇到的挑战不仅仅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在看到5g技术引领全球通信行业时,我们也看到一个超级强国如何围剿一家企业。可华为的发展好像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非常强劲。疫情危机下,华为手机单月出货量已经排世界第一。
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这就是他的态度。
还有大家熟悉的稻盛和夫,他在过去的历史当中创造了非常多的商业神话。但是他所经历的痛苦、考验和危机,也会比我们更多。所以他很清楚地不断对自己说:“当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恰恰是重新开始的起点。”他说,“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所思想所萦绕。”
我们会看到这些企业,这些企业背后的企业家,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都有足够的定力。
其实,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时,我们每个人最主要能做的,还是依赖于自己,依赖于我们自己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依赖于我们能把要做的事做到最好。
认知危机,是自我和组织的心理基础
我们在讨论认知能力时,其实就是在讨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当外部信息输送给你时,你怎么处理它,怎么利用它,怎么转换它,最后你怎样做出你的行为选择,这就是认知。
在认知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训练,就是认知危机的能力。这既是管理者的心理基础,也是整个组织的心理基础。在危机当中我们要做以下认知调整。
第一,与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处
当外部环境你不能改变时,很重要的还是改变你自己。其实就是看你有没有能力理解到,其实危机既是挑战,又带来创造价值的可能性。
我很喜欢马云说过一段话,他说,“非典时期,谁都不应该想到这是一个机会,而应该想到,大家碰到什么麻烦,我们能够怎么帮助到大家。”
他能够这样去做,很重要的就是他接受了危机,然后跟不确定性共处。因为当时阿里巴巴有一个员工检测发现了病毒,所以全公司要隔离。但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还是寻求了新的可能性。
所以当你看到了危机,必须面对它的时候,那么你接受就好了。
第二,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
我最近也在不断地用这句话鼓励我自己,因为我也遇到一些从未遇到过的挑战。然后我就跟自己说,我还是要坚定发展,坚定做有价值的事情,不管其他人怎么看。
优秀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的区别是什么?我自己也当过管理者,我其实可以感受到特别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管理者,在行情好、环境好时取得了业绩,会很骄傲地认为是他取得的;当环境不好时,会认为业绩不好是因为行情和环境的原因。
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不是这样的。当行情好、环境好的时候, 所取得的业绩他会很清楚这是由环境自然带来的,并不是他所得到的;但是当环境不好时,他会很坚定地对自己说,我的机会来了,因为大家都不好,那就看我有没有能力把它当作一个基本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然后去做得更好。
当我在公司遇到行业整体下滑时,我就跟团队说,我们在经营行情好的时候,不能认为这是我们做得好,做得不好的时候,也不要把行情作为借口。从此之后,我们的公司就不会讨论行情这件事情,反而我们在行业下滑的时候找到了自己增长的机会。
所以这就是一种认知,你能不能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其实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
当你在遇到不确定和危机的时候,其实对你最大的考验不是你的预测准不准,而是你动态应对的能力够不够。因为我们一定会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持续灵活地去面对变化,本身就是你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我们在认知上一定要训练自己,不去预测。
很多人在问,这个病毒到底是什么样的?疫苗什么时候出来?疫情危机什么时候过去?作为个人,你去关注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不能以此作为你的行动依据。你还是要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必须不断地去进化应对、动态面对问题。
这个观点是我在《战争论》里学到的,这部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告诉我们,战争中充满不确定性,其实战争中四分之三的行动都或多或少要在一种不确定的迷雾当中做出选择。所以真正打胜仗的军队就是能够不断地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在中间不断应对变化做出调整。
第四,自我调适心态
在不断面对各种挑战时,我们难免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不断地调整好心态,因为每个人的稳定性也是组织战胜危机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
我自己觉得要做到这四心:同理心、平常心、积极心和信心。
同理心,疫情冲击背景下,为了防控,我们必须要约束自己。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你如果能,其实有很多东西你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你不能,你可能真的就很痛苦。
平常心,其实就是你自然专注地去做你正在做的事情,就会有平常心。我们的平常心不容易得到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常常受干扰。
积极心,我第一次做总裁时,我们公司创始人说过一句话:凡事往好处想、往好处做,就有好结果。这句话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每当我遇到挑战时,就常常想到这句话。这就是积极心。
信心,这就是你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后,能够产生出一种坚定的自我信任的感觉。
第五,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华为经历过几次大的危机都能走出来,原因就是它有一个很特殊的风险理念。很多人都认为企业是个动物,但它认为企业是个植物。动物和植物最大的区别是,动物可以移动,而植物不能移动。
华为告诉自己说,它是个植物,所以它必须要把根深深地扎到地下去,能够汲取阳光、养分,保持对环境的敏感,也要对环境很包容,不管环境如何,都要默默接受,再从周边去获得营养。
这就是华为的风险理念。在这个风险理念中,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家公司可以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即使在巨大的冲击下,还可以很安静地去做自己。这就是认知的能力,在环境和自己本身的关系当中,它很清楚环境是不确定的,但是自己是确定的。
能力,因需求而产生
有了认知的调整,我们就有了从外部输入转化能力的心理基础。我也希望你能知道能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能力的定义上就可以知道,能力非常有意思,能力是因为需要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你有多大的需要,这个能力就会呈现多大。
我很喜欢著名学者阿吉里斯给能力下的定义,他说,“能力是在需要和环境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为表达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一个非常弱小的母亲,当她的孩子遇到危险时,她甚至可以把汽车都给逼停,原因就是她在那个瞬间有一个需要就是一定要保护她的孩子。
每次我去评估一个年轻人的时候,我常常都不敢在能力这个地方下结论,不太敢说一个人的能力到底有多大。我鼓励大家去学习,当你有更多的学习、更大的视野,看到更多的变化,以及理解更多需求的时候,你的能力就会被激活、被释放出来。
一个好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人胜任工作。任何一个人都是可塑造的,其实你只要愿意努力,在组织提供的机会和平台中,你的能力可以释放得非常大,这是组织本身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能力是更关注你的后天习得的部分。也就是说,能力是两部分:一部分是你的稳定性的部分,一部分是你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这部分。所以有些人说他的天赋更好一点、内在的东西会好一点,我同意,这部分我们称为稳定性的能力。但其实还有另外我们完全不知道的那部分,称为动态性的能力,其实就是你后天习得的部分。
我正是在不断的组织研究当中,总结出了能力的三个内涵。
第一,能力是一种可能性。一定不要给自己设定边界,认为行还是不行。
第二,能力是知行合一。你不能说有什么能力,因为它最终是用结果去呈现的。也就是你想到的、说到的、做到的,其实就是你的能力的部分。
第三,能力是韧性和速度。这本身是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组合,一个是你的韧性,你能不能够坚持。另外一个是速度,你能不能够有效率地做出来。
这就是我想告诉各位,在疫情期间、在这么大的一种变化、波动、不确定当中,你有一个东西是很稳定的,那就是你自己的能力,你要相信它是没有边界的,你要相信你想到说到会做到,同时你也要相信你有足够的韧性和效率去努力做出来。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的环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做最好的自己。这个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用知识去武装,调整认知接受挑战,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然后致力于不可替代的价值。
文章来源:春暖花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