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黛薇
5月25日晚,灯火通明的万众楼里,28位来自马奎特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的mba与7位bimba的学员进行着热烈的讨论。领域遍及制造业与物流、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竞争战略、传媒、电信、市场营销。学员们站在中美不同视角,展示这些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真幸运!”马奎特大学(以下简称mu)的一位印度裔学员感叹道。下午他们从圆明园回来,所到之处,中国人总是在跟他们说英语——当然也包括研讨会上的presentation。“我们大部分人不需要学第二外语,不过那些主攻国贸的必须学——很多人都会选中文。”
mu这所建立于1881年的私立天主教大学,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瓦基市,素以商科和物理治疗闻名,校训是“be the difference”。
趋势
这一次mu的“中国研究之旅”将持续十天,他们还将去上海、西安、香港等城市考察。前不久,耶鲁大学校长率领声势浩大的“百人代表团”来华访问,时间也是十天。
美国高校一向鼓励学生到国外访学,但近年来,他们越来越多地鼓励学生选择中国作为考察对象。耶鲁校长在欢迎仪式上的一句话或许能解释这一现象:
“我们不是带学生来东方旅游,我们是要努力让他们学着站在北京、站在中国的角度上看今天的世界。”
一位mu学员的话说得更清楚,“我虽然不会刻意考虑来中国工作,但我们将来在工作中肯定都要和中国人打交道。”
就在半个月前,哈佛大学做出了三十年来最大的课程调整,将“加深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培养全球意识”作为课改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旅游参观、与名校学生座谈、与普通老百姓聊天,向政府官员提问……事实上,与其说他们是在抓住一切机会了解中国,不如说他们在抓住一切机会拓展自己的全球视野——在跨文化教育成为美高校人才培养大趋势的背景下。
观点
在bimba的学员介绍完中国某领域的基本情况后,mu的mba们好奇地提出各种问题:中国的手机用户没有和运营商签合同,后者怎么能确保前者下个月还继续使用自己的产品呢?中国最大的书店新华书店为什么没有发达的网上业务?中国为什么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的?美国分类很细的小书店与超市规模的大书店可以共存,中国的状况如何?
同时,他们也向bimba学员分析了美国主要商业领域的最新趋势。
“在互联网上,人们更关心的显然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帕里斯·希尔顿昨天穿了什么。”sarah katz摊摊手说,“美国人对名人和绯闻的狂热已经到达历史最高点。”当娱乐成为一股庞大的现实需求,“新闻价值何在”和“人们究竟想听到什么”就成为每一个媒体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人们总是想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lyndel说,“一直以来,美国非常缺乏各种新闻观点的争议,因为很多媒体都属于同一个母公司。但现在不同了,博客、web2.0和rss已经开始改变这一状况。”美国人平均每天发表的博客数是120万篇,人们可以听到来自全世界的不同声音。
市场营销专家们也有些为难:网络广告准确度高、价格便宜的优势日益显现,却也有一个大问题:很多技术已经能帮助网民拦截广告。产品的“口碑”也不再只是现实的口耳相传。网上的聊天室、论坛里的几句话,便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蝴蝶效应。“科技将是未来的市场营销最主要的动力。”richard tobin肯定地说。
花絮
当被问到最喜欢的财经类报纸是什么,研究大众传媒的五位mu学员略想了想,异口同声地先后答道:“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
beth喜欢他们娓娓而谈,以小故事引出大问题的报道方式;christy则爱他们的照片,“每一张照片本身都能讲一个故事。”不过这家英国报纸最令人欣赏的,正如richard 所说,还是他们的“全球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另一个小细节是mu的mba学员做presentation的习惯。他们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打印的ppt原稿和一份概要,并在每一张ppt旁留出做笔记的地方,考虑得甚是周到。发言时则牢牢控制时间,即使几个人连续发言,也很少超出给定的时间。
研讨持续到近十点,mu的mba学员们在黑暗中走出的小院。坐在明亮的大巴里,大家都有些疲倦,没有什么人说话。大巴开过夜色中的未名湖,将这群对中国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带向下一个目的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