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专访】姚洋:企业家的品味和境界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管理

【院长专访】姚洋:企业家的品味和境界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相关附件:
  • 姚洋
  •  

     

     

     

    本文来源:《管理学家》

     

    记者手记:

     

    北京的深秋,叶落成堆,极美。未名湖畔,朗润园内,更是想象一下都足以令人心醉。采访那天风很大,温度也很低,姚洋院长就在这风硬叶颓之际,与我们娓娓谈起如火如荼的工商管理教育……

     

    低调和严谨挡不住名师“诱惑”

     

    国内的工商管理教育林林总总,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坊间不是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吗——“对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人来说,应该选长江;对追求高官人脉的人来说,应该选清华;对简单追求北大光环的人来说,还可以选光华”。面对记者的提问,姚洋院长给出了“官方”答案。“选择我们的理由很简单,也非常重要。投名师学真本领是其一;朗润园本身也是无可比拟的资源,让人能够切实感受到真正的北大气息,圆了自己的北大梦。”“名师出高徒”,在记者看来,国人传统的文化观念中,拜名师的观念确实根深蒂固。未名湖畔,朗润园中,誉满天下的林毅夫,力大行深的周其仁……面对一个个早已被具象化的符号,几乎没有人能经受得住如此扑面而来的强烈“诱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bimba以严格的教学著称,迥别于国内教育界被普遍诟病的严进宽出模式,以及其他高级工商管理教育的俱乐部模式。姚洋教授介绍说,“学生在这里要拿到学位,必须要经历智力、精力、体力的多重考验。”“学生支付了昂贵的费用,但每年都有一些人最后拿不到学位,虽然非常令人遗憾,但我们依然会坚守国内最高比例的工商管理教育淘汰率。”

     

    究其原因,记者了解到,除了个别经济学课程的客观难度外,名师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一个“不利”因素,而学院整体强调的“严谨”教育风格,也在不断陶铸着一个个的学生。“我们在挑选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挑选我们。国发院的工商管理教育,崇尚低调和严谨,吸引来许多与之匹配的各行才俊,影视界的当红明星黄晓明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某一方面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我们会针对性地开小灶,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姚洋教授补充说。

     

    经济与管理再加上人生格调

     

    国发院的工商管理教育,把“培养既深入了解中国商业环境和经济发展态势,又熟悉跨国经营操作规范的高级经理人,并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品味、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作为自己的目标。姚洋院长介绍说,这一定位贯穿于每一位教授的教学中,比如,讲领导力的教授,会强调个人的思想高度和文化品位对做一位好领导的重要性,另一位教授会可能会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和公民社会责任。另外,在新的课程设计中也会更多地引入偏文化方面的课程以提高针对性,包括人生哲学、道德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许多人商业上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有自己的人生困惑。他们来并不一定是非要学到多少商业与管理技巧,而是想更多地提高自己人生修养的境界。有了钱,我自己下半辈子怎么过?应该怎样规划今后的人生?做商业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社会?”姚洋认为,高级工商管理教育很重要的价值就是要对此进行答疑解惑。“企业家的品味和境界决定了他的企业能做多大,能走多远,甚至能够决定企业的成败;一个单位的领导的性格决定了这个单位的文化,创始人林毅夫教授的性格决定了今天朗润园的文化——每位教师都是肚子里有货,有真才实学却很低调,包括我们新生代在内,没有人去追求成为夸夸其谈的网络名人。”“几百万的网络粉丝固然很好,我们走的是另一条路,这就是我们朗润园的文化。”所以,“黄晓明选择了我们,但汪峰可能就不会来朗润园”。

     

    一提到思想的深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生活邋遢甚至连家务事都管不好的哲学家。姚洋教授认为,大的企业家也可能如此,他可以聘请职业经理人去做具体的管理,自己作为精神领袖,来引导对企业最重要的文化。姚洋教授很不赞同那种不设副手、凡事自己一人朱批的做法。

     

    北大国发院的工商管理教育给学生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新希望董事长刘畅的转变是一个绝佳的例证。姚院长介绍说,80后的女公子刘畅乐意享受人生,对接班有抵触情绪,觉得太受束缚,这一点让父亲刘永好非常头大。后来,刘永好接受林毅夫老师的建议,把女儿刘畅送到了我们这里读书。然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刘畅的接班在制度安排上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新希望的老臣统一退下来,又有曾经做过山东六和总裁的管理学教授陈春花作为联席董事长进行辅佐。“刘畅这样的转变,肯定与朗润园的教育,尤其是周其仁老师指导她做论文,以及与她多次参加我们的公益活动——为困难地区义诊义治白内障患者的‘光明行’都不无联系。”

     

    “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如今的中国,在政治和经济转型的冲击下,正遭遇普遍的信任危机。那么,在商业和管理领域,企业家和管理者应该信仰什么?“我们的学生赵涛,子承父业,作为医药行业中的领袖级企业步长集团的老总,非常低调,几乎没有人知道。现在公众知道他,因为他捐了一个亿,针对西藏、青海这些高海拔地区的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组织医疗队去做义诊,把患儿接到北京同仁医院做手术……项目做到第三年,统战部就发现这非常有利于促进民主团结。”“达世行的老板,高峰期曾经每天卖300辆汽车,也是我们这里不事张扬的学生。”“好莱坞电影《钢铁侠3》是2012年中美达成的电影合作代表项目,是第一部有中方电影公司真正全程深度参与的好莱坞大片,但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其全球联合制片人肖文阁也是我们的学生。”

     

    事实胜于雄辩,姚院长习惯于用一个个的实例来佐证。

     

    好玉更需要雕凿

     

    据说,工商管理教育之所以在企业界炙手可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mba/emba教育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教育,培养出的职业经理人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甚至企业间的沟通成本——高层管理者之间是用被称为“mba语言”的独特方式进行沟通的。那么,应该如何解读这种mba语言?是说经过mba教育后,管理者得到了知识和技巧,还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抑或是一种思维方式?对此,姚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工商管理教育无疑会形成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而且各个商学院的语言之前也有差异。”姚洋解释说,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商学院毕业的人更愿意招聘自己的师弟师妹,因为语言相通,思维方式相同,一说话大家就能彼此明白,可以节省很多交易成本。“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里出现mba扎堆的现象,国发院mba明显地扎堆在世界500强企业里。”

     

    在《管理者而非mba》一书中,明茨伯格对如今的mba教育进行了批评,认为mba教育不可能培养出领导人。“领袖素质是天生的,但没有人天生是领袖。工商管理教育能够把具有领袖潜质的人培养成为企业领袖,因为他成为领袖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听起来有点绕,但却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性。姚洋教授还认为,除了领导素质以外,管理素质的许多方面是可以后天培养。

     

    在他看来,工商管理教育还是比较严谨的一种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针对emba,应该以答疑解惑,提高他们的思维品位为目标,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个层面。对于在职(partime)mba,应该以培养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为目标,因为他们30多岁,处于人生突飞猛进的爬坡阶段,要拔尖就只能上不能下,亟需充电。对于比较年轻的全日制(fulltime)mba学员,有些类似研究生教育,应该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当然,我们国发院的名师,会有很多高端的讲座贯穿始终,言传身教也在无形中传递着许多做人做事的哲理。”姚洋补充道。“我们的全日制mba,40%左右是外国学生,因为许多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在华业务也已经是许多世界500强企业最强劲的赢利点,他们需要了解中国情况的管理者。”姚洋院长认为,一个商学院,最终代表其实力和高度的是emba教育,但mba的教育是基础,是立足之本。

     

    “我们的全日制项目一直不赚钱,但这对学生来说就是真正地物超所值。”外界听起来我们的学费不低,一年半22万多,甚至可以说很贵,但如果他们知道我们请的教授大多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名师,就知道我们这个项目是赔钱的。最赚的是学生,朗润园一年半的学习之后,有bimba的品牌背书,他们毕业后很多人都年薪至少翻番,一年就能把学费赚回来……“某个国企财务科的普通员工,在我们这里毕业之后,随着个人能力和品牌的提升,马上就被联想的投资部门聘任了,不但收入增加了一大截,职业生涯也是完全进入了另外一个新的境界。”举这样的例子时,作为老师的姚院长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欣慰。

     

    中国企业家:懂管理,也要懂经济

     

    在谈到朗润园雄厚的经济研究力量对管理教育的影响时,姚洋教授认为这具有国际传统。“竞争战略的大师迈克尔·波特就是经济学家出身,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有1/3以上的教授是经济学家。管理学体系中的很多门类,特别是我们聚焦的战略和营销,与经济学的结合很紧密。”“经济学家可以做理论、经验和调查的分析,管理学家告诉大家具体怎么做,这样的结合很有必要,也很好。”

     

    具体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国家层面的经济问题,也与其工商管理教育“小而精”的高端定位非常匹配。“面对学生,我们主要不是讲经济理论,而是讲中国经济的来龙去脉,讲怎样看待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内举不避亲”,姚洋教授以自己主讲的学生非常欢迎的《中国经济》这门课为例,认为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经济的全貌,了解到中国经济的大势,了解到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过程,甚至能够对他们的人生道路规划有很大的帮助。“举例来讲,很多年轻的企业家纠结于要不要移民,这就涉及到怎样看待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前景。”

     

    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举世瞩目,也与中国企业取得的长足进步密不可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曾经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实践亟需相应的理论解释。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则认为,中国将在管理上为世界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对此,姚洋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还处于引进消化的过程中。与经济学相比,管理学更软一些,更有可能形成中国学派。中国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从中摈弃糟粕萃取精华,能够挖掘出许多思想和精神应用于商业和管理,比如说与人为善、中庸、和为贵等,都有待于在企业中发扬光大。“如果说中国能够在世界上形成自己的管理学派,大概只能走这条路。”作为经济学者的他对此不是特别笃定。

     

    联合办学:既要国际化,又要本土化

     

    从一开始,就走了与国外商学院联合办学的道路,这是国发院mba教育的不同之处。现在为什么选择与欧洲的商学院(比利时弗拉瑞克商学院 (vlerick businessschool))合作,而不是美国或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毕竟美国的经济发展势头仍劲,而欧洲的衰落甚至所谓“老欧洲”的论调也正沉渣泛起。而且,逻辑常常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表现体现在其企业的活力上,企业的活力取决于与工商管理教育有着天然必然联系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水平上。

     

    “无论是排名还是事实,欧洲的教育都有其深厚的底蕴和雄厚的实力。”面对记者的质疑,姚洋院长表示:“必须得承认,我们也想和最顶尖的欧美大学合作,但问题是,以北京大学目前的实力,还无法与哈佛大学等名校同等对话,很多课程和教学我们无法主导,而这些课程可能是在中国发展的企业家更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国内也有商学院打着欧美顶级院校的旗号,但本质是完全为对方打工,根本无法对课程进行本土化设计和安排。”

     

    据我们的调查,不管是mba,还是emba,他们都迫切需要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而我们的联合办学恰恰就具有这种无法替代的优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对中国问题的理解是其它商学院难以望其项背的,而我们合作的弗拉瑞克商学院位于欧盟总部所在的比利时,是欧洲最先锋的商学院之一。

     

    品牌定位:坚持精英教育

     

    目前,国发院的工商管理教育正处于转型期。根据姚洋院长的设想,长远的未来仍将定位于小而精,由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来办商学教育,充分利用国发院在经济学方面的巨大资源优势。

     

    “将来肯定要注入更多经济学的内容,”姚院长表示:“在教育上体现出一定的国家层面的高度,帮助企业家在中国的大环境中,找准自己企业未来的定位和转型方向,进而提升其持续的生存能力。”“这将是我们与其他工商管理项目非常不同的地方,我们不只教授如何管理企业,怎样与其他企业竞争。”

     

    就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姚洋表示,不一定都要形成具体的课程,如果开课可能会太理论了,可以尝试请相关教授就某个专题举行系列性的讲座,这样在一个学期内形成一门选修课。“林毅夫教授可以讲转型升级,周其仁教授可以讲制度环境以及最新调研内容,比如城市化、土地问题等,李玲教授可以讲医疗改革……这些话题对企业都会有帮助,真正的企业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把这些宏观的问题与自己的企业联系起来,从而找到商机,规划企业的未来方向。”

     

    针对国发院工商管理教育的品牌,记者了解到,正式的名称是“北大国际mba”,英文缩写是bimba(beijinginternational mba),让人一时很难反应过来。对此,姚洋院长坦承:“‘酒香还是怕巷子深的’。我们的低调是对的,但在宣传上要让人们知道我们的这种“小而精”,这种低调和严谨。”“现在国发院和北大国际这两个品牌有些脱节,我们要借助国发院二十周年活动和bimba十五周年活动,对二者进行整合并进行宣传,以后就叫北大国发院mba/emba,英文缩写bimba。”

     

    姚洋教授认为,简单来说,品牌就是人们直接反映在脑海中的具体影像。“未来国发院将围绕自己的师资力量,围绕朗润园来构建自己的工商管理教育品牌。”“要让人们一提到北大国发院mba/emba就想到两件事儿,第一是名师林毅夫教授和周其仁教授,第二就是古色古香的朗润园。”因此,“我们要利用最先进的网络传媒,包括微信,来做我们的品牌推广。我们正在拍摄两部影片,4分钟的宣传片和半小时的纪录片,来传播我们的影像,把我们品牌形象树立起来。”

     

    做一名服务型院长

     

    作为国发院的院长,姚洋认为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机构首先要建立起好的文化。“在朗润园,我们就是一种开放、坦诚、务实的氛围,这是创始人林毅夫老师留下来的精神。”“有什么事情大家放在桌面讨论,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院子更美好。”“学者之间有不同意见,这非常正常,但不能因为意见不同影响到整个机构的发展,朗润园里绝对没有这种现象,也不允许出现这种现象。”其次是要建立起一套制度,按照制度来管理,管理者最后就会非常超脱。“毋庸讳言,林老师、周老师作为创始人,在起初的管理中含有很多个人性的因素。现在我们作为晚辈来管理这个机构,就必须靠制度来规范。”

     

    在谈到自己的管理感悟时,姚洋院长进一步总结说,学校与企业不同,每一位教授相当于一位合伙人,而且,林毅夫老师一开始就定下来,朗润园里是一个同仁机构。“所以,我们要依靠制度,进行分权,让教授们都参与进来。我作为院长,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更多地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为教授们做好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此诚不虚,姚洋院长的办公室,就设在朗润园最好找的房间。(原文标题:朗润园里的工商管理教育,文章作者:马海宽、慕云五)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