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刘鎏、董兵兵
2008年2月24日下午1:30到6:00,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bimba mba(bimba)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第12次报告会在朗润园万众楼举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周其仁教授分别做了演讲。祝宝良教授的演讲题目是《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几大趋势》,以下是他的演讲内容:
一、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提高
据测算,2003-2007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最近连续几年经济和投资高位增长导致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快速提高,形成了大量生产能力,大大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劳动生产率较高非农产业转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改革开放以来年均3%左右的水平。国内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充裕的国家外汇储备也增强了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回旋余地。
二、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
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大国经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脱钩现象。世界经济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外部需求的调整引导我国内部需求发生变化,缓解内外经济失衡加剧的矛盾。外部需求减少有利于抑制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减少我国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有利于我国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实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减少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依赖。美元贬值会减少低附加值产品、高污染和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出口总量减慢和出口结构调整,会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会得到较快发展,有利于调整投资、消费、出口的比例关系,促进消费增长。
三、近期极端气候灾害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有限
在看到冰雪灾害对我国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该指出,这一影响是暂时的。要吸取2003年治理sars冲击的经验,避免高估雪灾的负面影响。如果现在重新评估2003年sars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和政府为减少sars冲击所采取的经济手段,可以发现,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当时对其负面影响的判断偏悲观了些,为保证经济增长势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手段,从而促使2003年出现信贷猛增的局面,并推动经济运行在2004年上半年转向“过热”。有鉴于此,我们对当前的雪灾损失也不宜估计得过于严重。
四、我国经济将由加速增长转变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
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11.5%回落到2008年的10.5%左右,下降0.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其中一季度经济增长10.2%左右。
消费需求拉动作用加大。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这些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
投资增长基本稳定。在企业利润增长加快、设备利用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达到历史最高值85.3%的情况下,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仍然高涨;企业自有资金增长较快,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2007年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多,为2008年投资提供了增长惯性;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基础没有改变,政府换届会拉动投资增长。
外贸顺差增速有所回落。世界经济增长减慢、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多、国内2007年密集出台的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效果在2008年进一步明确显现、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逐步提高、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得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长基本稳定。
五、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
我个人认为,这次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一是我国以及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初级产品的需求,投机炒作初级产品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地缘政治纷繁复杂,进一步推动了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二是可贸易的制造业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不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较快,物价上涨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三是农业部门比较收益低,政府没有补贴的产品(除了粮食外)生产受到影响,供给不足。
2008年,物价上涨的这种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型特征仍很明显。一是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上涨。2008年世界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库存持续下降,美国生物能源加工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农产品消费量不断增加,都会继续给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仍存在上涨压力。三是资源价格改革推动价格水平上升。四是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五是通胀预期不断加强,对物价形成支撑。
六、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
如果认定通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货币政策怎么办?因为货币政策是调控需求的,用来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胀很管用,治理成本推动型的可能就不是那么有用。再者,我们历次的通胀都是需求拉动型的,只要控工资、控贷款,物价就会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还没有治理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经验,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去研究相关的政策措施。
在这种情形下,我认为,第一,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变,这一政策主要是防止通胀预期。第二,财政政策应该在防止成本推动型通胀方面发挥作用,包括增加对居民的补贴以及对农产品上进行补贴等。第三,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应该加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促使人民币适度的升值,抑制输入性的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