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读书会”分享:马豫——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文化

“西山读书会”分享:马豫——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


相关附件:
  • 马豫1
  •  

    马豫1

    以下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校友马豫在bimba读书会与西山读书会联合举办的《创业的国度》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稿,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2014年我们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联席院长杨壮老师来到以色列耶路撒。有五个人改变了这个世界,一个是摩西,他说这一切都是法律;一个是耶稣,他说一切都是苦难;一个是爱因斯坦,他说一切都是相对论;一个是弗洛伊德,他说一切都是性;一个是马克思,他说一切都是资本,这五个人都是犹太人。他们为什么能够改变世界?我们来看看这个国家能带给我们什么。

    《创业的国度》里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创业的国度》),也记得这三个故事,1970年阿波罗号,18分钟四天的时间重新返航,可是三十年以后,2003年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输在了流程和管理。总参谋长说没有人因为泡沫改变设计,于是灾难发生了,故事发生了。这就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出的一个观点,是否流程该延续,是否固有的观点就不可以打破。我们从以色列人的传统和文化中去看看。

    再有新能源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一带而过,因为今天的中国大家都知道摇号,都知道电动车不好用。可是2007年以前,佩雷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年轻人一起谈这个梦想,他们向全球五家大型汽车厂商ceo提出了邀请,只来了一家,却没有达成梦想。最后是日本人来了,于是他们之间达成了梦想。夏嘉曦和佩雷斯,一个是政府高官,一个是创业者的梦想。夏嘉曦说他都不知道下面的话会怎么说,他想到肯定是不欢而散,可是没有想到戈恩说“我们可以去试一试”,于是他到政府要很多资源,他找了很多人,没有想到以色列一个大资本家提出拿一亿三千万作为支持,于是这个梦想实现了。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坚持去实现这样的梦想?第三个故事请大家回去看书。

    以色列国家的基本情况及创新数据

    这是以色列的地图,整个国家就这么大一点,这旁边全部都是其他的阿拉伯国家,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有的说2.1万平方公里,其实比北京城大不了多少,700万人口,而北京2400万人口。这么一个弹丸小国,95%的土地是干旱或者半干旱,整个国家有将近2/3的土地是沙漠,可是这片土地上他们用95%的科学、5%的耕种养活了这800万人,同时在世界上树立了今天的以色列。

    以色列有什么?刚才的地图告诉我们是一片贫瘠的土地,800万人口,1.2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书中提到阿拉伯势力把他们封锁,为了把他们的东西卖出去,他们要做的好、做的轻巧,所以带来了新的物流体验。以色列一定是一个移民的国家,从建国开始全世界72个国家的犹太人回归到以色列,所以这是个犹太人复国的国度。建国的时候不到50万人,三年之后增加到70万,1948年建国到今天已经800万人口,这800万人口只有70万是当年的,之后所有人都是移民来的。它也是个富有的国度,人家都说中国是地大物博,我们960万平方公里,很多很多的大学,北京城是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的。以色列很小,1.2万平方公里上有四所全球前150名排行榜上闻名的大学,45%的人受过大学教育。这个国家没有水,它的滴灌技术非常发达,去过迪拜的人知道迪拜是全世界人均用水量最高的国家,而以色列可能是全世界用水量最低的国家、也是最环保的国家。我们天天喊水节约用水,以色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它是个干旱的国家,有很好的滴灌技术。

    1995年以来,以色列大多数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我们今天都沾沾自喜连续几个年头中国gdp增长在8—12%之间,我们和以色列其实相差甚远。我们看以色列的时候也不能说以色列都好,因为可比量级不一样,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和八百万人口的国家还是有数字上的差异的。今天它已发展成发达国家,而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以色列人均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全球第一,我国人均研发支出是1.2—1.7%,欧美是2.5—3.3%。以色列的科技企业占gdp总值超过90%,中国不到18%。人均风险投资全球第一。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或工程师数量世界第一,来源于以色列的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而我国很多企业是在其他国家注册然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所以实际上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非常多。以色列的胶囊内窥镜技术和滴灌技术全世界最好的,脑科手术不用开颅。英特尔、苹果、谷歌、微软在以色列都有研发中心,所以微软总裁说微软既是美国公司也是以色列公司。

    犹太人的世界影响、历史及文化

    犹太人有什么影响?人太多了,前文提到的五个人已经让我们知道犹太人在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我们熟悉的有赫兹、爱因斯坦、耶稣、马克思、李嘉图、弗洛伊德、梦露等等,这些人在世界范围内尽人皆知。美国前四百个富豪家族中犹太人占23%,诺贝尔得奖科学家中17%是犹太人,全世界最有钱的人犹太人占了近一半。那么除了上面这些各个行业的领袖、对人类社会有提高有改变的人的影响力之外,后面近一半的有钱人中真正的犹太企业有几家?

    讲这个国家一定得讲它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四千年的历史,公元前两千年就有(犹太人的国家),公元前大卫王建立了耶路撒冷,公元132年这个国家被打散,这中间各种各样的故事太多了。什么是犹太人?什么是以色列人?犹太人是指这个民族,以色列人则指这个国家,两者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是以色列建国前称之为犹太人,以色列建国后还有10%的阿拉伯人(居住在以色列)。

    什么是犹太人?我们提出来五个纬度,它的历史宗教和政治跟我们都不一样,它的遗传和个人成长跟我们也不一样。大家回去看这本书(《创业的国度》),思考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对我们的家人做了什么,应该怎么教育我们的后代。公元前586年古犹太国和古以色列国灭亡于巴比伦人,此后公元132年最后灭亡。公元74年,最后一片净土缺失,所有将士跳崖自杀。这部分宗教的教典,我没看过,两千年的时间,公元132年离散到1948年复国,将近两千年的时间犹太教义没有改过一个字。反观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里面改了没有?我们看米兰大教堂七百年的设计结构一个都没有改,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此处马豫展示了一幅照片)这张图的背景是耶路撒冷的大屠杀纪念馆,上面记录了二战期间犹太人在全世界几乎被灭绝的数据。二战时期在欧洲一共六百万犹太人被屠杀,最大的是在波兰350万犹太人,最后剩下7万;荷兰14万,剩下3.5万,乌克兰90万全部被杀,白俄罗斯24.5万全部被杀,看到这些数字我们感到相当沉重、相当压抑。看我们国家博物馆的时候没有这种厚重感,我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六百万犹太人被灭绝,让我们感觉无比震撼,我不是犹太人,我作为一个游学人,我深有感触,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了这么多历史博物馆,我不知道我怎么没有这样的收获。同时请大家反思,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国内战争死了将近三千万,为什么我们没有像以色列这样的复兴呢?

    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就是犹太教,在它之后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公元前两千年就已经有了犹太教,公元一百年诞生了基督教,公元六百年诞生了伊斯兰教。所以从教义发展的角度我们也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耶路撒冷是三教合一,为什么耶路撒冷被这么多人称作圣地。犹太教和基督教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犹太教不承认上帝的儿子,不承认有耶稣,耶稣之后创了基督教,但是耶稣是谁?耶稣是犹太人,耶稣说一切都是苦难。犹太人信犹太教,是封闭的,只有犹太人才信这个教;而其他教,不管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他们都是开放的,只有犹太教是封闭的,这个封闭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犹太教是用希伯来文写的,希伯来语之前是口口相传,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一个希伯来语的专家把希伯来语写成文字,所以我就很奇怪它是怎么传承的。犹太人祈祷是读书,这一点在哭墙看到大家都是拿着书在那里祷告。他们最不能容忍的性格是——不会提问。

    以色列:犹太人的复国梦

    苦难的经历产生了内心的压抑和爆发;另外就是宗教的排他性,它是一把双刃剑。二战过程中,宗教排他性使他们遭到大屠杀,世界上这么多国家、这么多人不去帮助他们,这值得反思,宗教是其中原因之一,但一定不是全部。这个国家从建国开始就向全世界的犹太人发出号令,欢迎回国,国家不惜重金请回这些人。1968年到1989年,以色列向罗马尼亚支付了1.4亿,以帮助4万人回国,相当于一个人2700美元。72个国家的移民组成了以色列,移民是挑战也是财富。因为移民带来的是各种文化的交融。一百万俄罗斯犹太人回国,使得他今天的科技有一个新的飞跃,这是功不可没的。这个国家爱书,敬仰知识。

    以色列的创新概况

    华人眼中的以色列。李嘉诚1.3亿投给以色列理工大学,我们去参观了这个学校,梅塔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讲演,他提到以色列创新的13个要点,在这个书里面总结成13个创新文化元素。宁高宁说这个国家真不应该(有这么多发明),为什么?犹太人都被阿拉伯人包围了,怎么这种情况下还有这么多发明?希伯来大学还有八个人读博士,我们自古以来是农耕大国,我们的博士却在一个只有5%耕地面积国家去学农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用5%的耕地耕种,95%的科技养育了这800万人,以及世界上其他的千千万万的人,因为他的农业科技出口非常高。马蔚华说科技对gdp的贡献率高达90%,而我国只有10%左右,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发达国家有80%。

    生存压力与以色列的创新

    创造源于相信,创新源于文化。以色列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困难,而不是注重形式,因为“我贫穷、因为我小、因为我干旱,所以我要解决吃饭的问题、生存的问题,我一定要活下去,而且我要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很好”。以色列的创新是贯穿于生活的,将困难化为动力的创新。在以色列求学过程中以及与当地人生活沟通的过程中,他们身上的点点滴滴都给我们启示。也不能说他们都好或者都不好,但是我们觉得看见别人好的一面,我们应该反思这个国家制度层面的东西。这么好的表现下面又是什么呢?我说以色列的故事可以看,也可以穿越1400年和唐朝比,再穿越到今天和新中国比,于是我们可能有新的思考。

    一个妙龄少女穿上武装,而她的眼神那么灵动(此处展示照片)。以色列人认为是(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而我们认为危机就是危险,以色列人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可能更有机会。在座的可能很多都是父母,我们的高中生都在努力参加高考、熬夜,要考中国的名牌、美国的常青藤。美国高中生想我们要进哈佛,以色列的高中生想什么?——我怎么能进到8200里面去?8200是以色列部队的一个编号,相当于高级情报部门,talpoit——这是以色列国家严格挑选顶级研发机构最后成为民用创新人才库,进到这里就要在这里工作6到9年,为以色列后来的创新和创业提供很好的人才保证。因此,我们也反思一个问题,中国军队有几个中国军人可以像他们一样?这个军队培养出来的人30%进入企业,75%以上做到企业最高领导者。这个机构运转了30年之后,后面有一些调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国家发展不同阶段需要是不一样的,但是这种机制是可以学习的。战争严酷也使得以色列的军队文化非常依赖一线人员,他们的管理绝对扁平化,下级可以对上级说不。我可以在这里给大家当领袖,你们也可以全部反对我,那我就得下台。战争的常态化和复杂性为企业培养出大量适用性人才和肆无忌惮的沟通。

    以色列创新元素的文化分析

    以色列理工大学所罗门•梅塔教授的研究结果中提出了13点元素,这是拿50个企业案例得出的分析结果。第一点是具备弹性和韧性,所谓弹性韧性,应该还有塑性,弹性是自己有形状可以恢复形状,可是塑性是没有的。以色列人是什么样的?在被流放一千多年中我要生存就必须融入当地,但是我的文化、我的宗教却不会跟着你们,永远只信犹太教,这就是弹性、塑性与韧性。第二是顽固与有毅力,夏嘉曦和佩雷斯的故事是最有说服力的,绝对的顽强和有毅力。中国83岁的老人在家可能就是颐养天年了(可是佩雷斯83岁还在帮助企业家创业)。第三是有许多榜样的力量,这样开放的胸怀是我们要去学习的,书里讲到科技的、人文的、投资领域的等等很多故事。政府提出来由政府资助,1:1的比率支持年轻人创业,成功了将原来的借款返还给政府,失败了政府来买单,这是我们的政府没有的。第四是梦想改变世界,以色列人不同时期出现了改变人类思想的五个人。这样的想法是我们没有的,我们游学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子的梦想就是做这个国家的总统,在今天我们问问我们的十八岁的年轻人,想说做总统的人太少了。他们就是因为这样的不服输、这样的梦想,用95%和5%的数据改变了以色列,改变了世界。第五不怕风险,以色列有很好的包容文化,他们认为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失败后的总结和对别人的启示。所以以色列的国家和制度里面会提到创新不怕失败,管理对创新失败是要宽容的。我们大家做企业的时候是否都能宽容你的属下、宽容你的创业者?以色列不盲从,这是中国人最难的,刚才阿波罗号的事情讲得非常清楚了;而反观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帝王、父子、君臣、权威观念,我们是否有胆量说不?在以色列不会(屈从权威),这是在一定权限、一定范围内,这次在游学的时候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个事情,他们也在不停地摸索、磨合、调整。(中间第六、第七点未单独提及)第八是追求独立,从以色列六十年的发展中已经非常明确地体现了,只有独立他们才有机会,六十年复国过程中七十二个国家的犹太人不管怎么遥远都一定要回去,为什么?在异国他们永远是被排挤的异族,只有回国他们是独立的。政府做到绝对的包容,所有人回国绝对安置,它的移民政策是永久的,这是全世界唯一的。第九是敢于挑战权威,第十hutzpah,希伯来语,这个单词就叫肆无忌惮。在中国问收入、年龄、体重,被问者会很尴尬。但是我们去游学的时候碰到一个导游,以色列人,他问我很多问题,后来我就问他你问这些干什么,他说你是中国人很能讲的,为什么你是这样的?问到每一个细节,根源是他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我们不是。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问问题),我不停地问他,我说你既然哈佛大学毕业,你回到这里,生活也不好了,可能精神会很好,你这样选择为什么?他说了一个字让我今天都记得,他说为了——祖国,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是犹太人,因为我的家在以色列。在今天有这样的民族情结太难了,所以我当时很受鼓舞,这里的“肆无忌惮”不是贬义词,是个褒义词。我今天也在想这种无障碍的沟通,我做不到,我今天的ppt是改了又改,我同学说“我没有资格改别人的东西,但是我是咬着牙给你改的”。我就说其实完全不用这样子,我很坦诚的,他说“我做不到”,所以我发微信说“能够在不惑之年遇上如此坦诚的朋友是人生一大幸事”,大家回顾你身边的朋友是否每一个人不管再好,越好越不好意思说?这样的挚友和真友很难得。我们是否都能够敞开沟通,肆无忌惮地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在企业里面头脑风暴讲的话是否真的能够像他们这样?我觉得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与以色列的创新对比

    我的故事大概就讲到这里,大家慢慢地想,其实《创业的国度》这本书里面就讲了创新的核心文化,其表现的是这个国家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得到了社会极大的回报,其实根源是这个国家建立了一套很好的创新体制。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有很多很多创新人才,我们也有很多创新事业。希伯来大学有一个博士生讲众筹,他和哈佛大学一个经济学系的老师共同写的,他非常骄傲地给我们介绍,还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机密。我们游学的e12的乔同学做pe的,他就说了一句,“不就众筹吗?我们国内早就搞得如火如荼了!”那个博士一下就矮了半截。这个简单对话告诉大家,中国的创新处处都有,中国人在创新上不输给他们,但是我们输在没有完善的机制帮助我们成功。另外就是移民潮,这个民族是宽容的、是包容的,在它的移民潮中间有一百万有科技含量的俄罗斯犹太人复国,同时也有几十万的埃塞俄比亚的苦难的犹太人复国,他们的复国带来的是什么?是本身吃饭问题,本身国家就贫穷,雪上加霜,可是以色列政府没有赶走一个人,全部留下、全部安置,这样的故事在公元670年大唐盛世的时候,所有外夷根据外交关系,重的给六个月口粮安置,轻的给45天口粮安置,在今天没有了。所以今天我们穿越到以色列、又穿到唐朝再穿回到这里给大家讲这些,以色列有不怕失败,愿意创造,愿意为创造承担代价的精神,这就是以色列:一个创业的国度。

    学习与反思

    反思是bimba游学历来习惯,所以在这里提出一些问题,我们今天不在这儿反思,大家带回去。不盲从上级,是否能够做到肆无忌惮的沟通?是否敢于对领导权威提出挑战?这是最该值得学习的。我今天就跟杨老师提出挑战,既然讲以色列学犹太民族,我首先从这里学习,杨老师非常赞同。我很感谢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给我们这样一个精神家园。我八年海外工作经验中一直在研究跨国文化的输出、跨国文化的交流。这个过程中,从2004年建第一所孔子学院,现在大概一千座孔子学堂,他们讲的是空中楼阁,他们是否能够落下来?以色列很包容,72个国家带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带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带着不同的历史背景走到这么一个只有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够重新包容。俄罗斯回去的都是科学家、医生、工程师,而埃塞俄比亚回去的都是难民,俄罗斯籍的犹太人说就不应该要他们,要他们就是累赘。以色列政府没有抛弃一个人,这是要学习的。反观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家庭呢?这就是以色列带给我的到今天都没有停止的梦想与反思。推荐大家看《创新者的基因》,《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近代文化史》(钱穆著),我们不仅要做创新的管理者,我们同时要做有知识有文化的管理者。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