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民心中的女子是“卓玛”,藏族人民心中的花儿是格桑花。“卓玛”是藏族人民对女子的称呼,它的意思是“度母”,即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美丽女神。格桑花,是藏区最为顽强的野花,它不是指某一种花卉,而是众多花卉的统称,它在雪域高原静静地开放,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秉承北大国发院张兴儒校友的遗愿,带着对美丽女神和花儿的憧憬,北大国发院•张兴儒慈善光明行佐钦小分队从成都集结出发。
7月25日早8点,佐钦小分队从成都出发,昼夜兼程,行程940公里,于7月26日晚6:50抵达佐钦。老朋友净莲在百忙之中接待了我们,我们边吃饭边对第二天的义诊活动进行梳理,力求做到百密无一梳。净莲是学中医的,早年筹钱修建了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2006年北大国发院开启佐钦慈善光明行之后,她曾陪同琉璃光慈善医院院长来到北大国发院进行分享活动。12年后,我们相逢在佐钦,禁不住思绪万千……
2006年春,在北大国发院bimba的一次交流活动中,我们与佐钦法王结缘,得知青海、西藏等很多高海拔地区的同胞都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不少人甚至已经完全失明。由于生活条件本来就很艰苦,以及当地医疗条件限制,他们根本无法医治,一个人的病痛往往还会把一家人都拖入困境。正在北大国发院bimba读mba的2005级同学杨永晓本身就学医,了解到这个状况后,他和老师同学一起酝酿怎么帮助这些困难的同胞们,“慈善光明行”的初步创想就诞生了。
同在北大国发院bimba就读的2004级emba同学张兴儒刚好就是上海眼科界的专家,他听到光明行之后,马上承诺参加,并一起细化了方案:真正组建一支“慈善光明行”医疗队,每年去一个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为那里的眼病患者送去光明。初心就是这样简单,从无到有,克服了很多困难,才使得如今的慈善光明行已星火燎原。
到佐钦后的第二天早上,部分队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高反。净莲和小白马特地送来了牛奶燕麦粥,里面加了坚果和葡萄干,还有馒头和鸡蛋,但是我一口都吃不下,吃了一片必理痛,又喝了一瓶队友郑恩带来的葡萄糖针剂就上岗了。佐钦小分队队长兼摄影师李伟(北大国发院e11校友)是今年登顶珠峰的大咖,也是2014年慈善光明行拉孜站牦牛队队员,这次他贡献出家里的两辆车,运送光明行的物资和佐钦小分队成员。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的他,做事严谨,安排周密,不仅对自己要求严,对队友也是毫不客气,但严格要求使人进步,使得佐钦义诊活动井然有序:年纪大的先检查,视力0.3以上不需要做手术而是领取眼药水和保健品,两天共义诊400多人,筛查出13例白内障手术病人,其中8人在送往德格县医院后通过手术重见光明。
周季家医生是四川遂宁市中医院的眼科主任,第一次到高海拔地区,原本内心很忐忑,但后来听说准备到佐钦的医生骨折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任务。他每天起得很早,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我则根据他的要求给病人散瞳,并从中学到不少眼科知识。
小周医生先是在佐钦共筛查出13例白内障手术病人,到了德格后又马不停蹄地义诊了120多人。9岁的藏族小姑娘索朗雍珍,帮小周医生认认真真做了两天翻译,她既从周医生身上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意义,也为白内障不成熟而暂时不能做手术的藏族老奶奶感到伤心,后来小姑娘听说周医生要走了,还特意一大早赶到酒店,为周医生献上哈达。
佐钦小分队的郑恩、周涛和黄炜是来自福州的企业家,人都很平和。他们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只是因为喜欢做,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郑恩因为有葡萄糖这个秘密武器,状态一直很好,每天谈笑风生,给大家带来不少乐趣。周涛是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的甘孜康区的藏族小伙,因为感冒状态较差,黄炜也因为高反比较厉严重而身体不适,但他们依然坚持工作。晚上收工后净莲给他们做了“正国级”保健,刮痧,火灸,可谓手到病除。度母一样的净莲,让佐钦小分队感受到了菩萨般的温暖,也让队员们了解到藏区缺医少药,除了白内障,妇科病、关节病和心脏病也很常见,净莲也希望这些病人也能有机会得到救治。
到了德格,李伟成为转运小分队队长,他带领周涛、黄炜和藏族小朋友们负责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然后把可以住院手术的病人转运到病房及手术室,耐心地给他们穿衣、喂药、滴眼药水。他们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既经历过雷雨,也经历过电梯停电被关,还好结果圆满。
在佐钦的时候,郑恩在门诊组工作,负责维持秩序,有了这里的经验,郑恩在德格如鱼得水,面对有些着急的德格的病人,他也应对从容,在视力组最忙的时候,还抽空去帮了忙,总之悦人悦己,十分开心。
在德格义诊第一天,我做视力检查工作,那个15年后看见光明的“吉祥自在女”扎西多姆就是我检查的视力,当时看她的视力我们都觉得没救了,但仍然尽力而为。好在心中有大爱的上海眼科专家抓住一线希望,让这个可怜的姑娘重新见到了光明,这不正是我心中的度母和格桑花的行为吗?
第二天我协助住院登记处和手术登记处做一些工作。看到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不顾高反,战斗在需要他们的地方,我很是感动心疼。潘山老师一直坚守在手术室门口,一个轻度智障的白内障病人要做手术,她担心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听话会出问题,想尽各种办法,动员等候的家属和喇嘛给这个病人加油,大家一起为他祈福。我则有幸在显微镜下看到张伟英医生精湛的技术,她在病人眼睛上切开一个3毫米左右的口子,然后伸入笔尖大小的超乳针头,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并吸出,再通过这个切口植入人工晶体并固定。整个手术过程只需要十分钟左右,真是完美。
离开德格前,我们去德格印经院参观,讲解员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姑娘看我们穿着光明行的马甲,非常激动,她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您们给我们的同胞带来了光明,我给您们讲解不收费。而在德格县城随处可见重见光明的人们,为此我们内心充满了喜悦。这次活动也有一个小遗憾:有个八岁的男孩,母亲去世了,父亲不管他,患有包虫病,一岁半时受伤后需要换眼角膜,但没有找到合适的角膜,希望这个孩子早日康复。
爱之光,心之明,善之行。张兴儒慈善光明行活动是北大国发院校友和上海眼科界共同发起的,致力于为贫困地区人民免费进行白内障复明活动的公益项目。至今为止义诊17871人,手术1852人。德格站门诊累计总数1267人(包括佐钦分诊点),手术累计总数129人(包括4例胬肉)。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有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今后继续按照北大国发院张兴儒慈善光明行的原则严格选址,义诊前对慈善光明行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对于视力0.3以上、不需要做手术的,可考虑为他们举办保护眼睛的讲座,并发放一些眼药水和老花镜,让更多的人受益;除了免费义诊、手术,还可调研贫困县当地病情,为地方医生提供培训平台,构建跟贫困县医生的联络圈,给地方留下一个“带不走的医疗队”。
总之,每位队员的工作都是慈善光明行这个精密仪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大家奉献着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和无私的爱,自然也受到当地人民发自内心的礼遇和尊重。也希望北大国发院更多的校友加入慈善光明行队伍,奉献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爱心。(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范丽荣)
感恩佐钦分诊点全体队员:
净莲、李伟、范丽荣、周季家、周涛、郑恩、黄炜、张薇、张锦、邱军、尤天祺、叶姝含、晶晶、琉璃光医院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