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宁静
2007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社科部的支持下,在北大朗润园万众楼举行了“十七大解读讨论会”,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十七大的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副主任李玲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党委副书记赵存生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副部长萧群以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陈平教授、龚强教授、巫和懋教授等出席讨论会并发言。林毅夫教授和李玲教授分别主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两个阶段的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党委副书记赵存生教授发言认为,根据自己对十七大报告的理解,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贡献。
一、十七大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问题。
二、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创新的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十七大对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进行了“四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同时还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并将“和谐”列入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中,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四、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正,明确了党的建设主线强调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
五、十七大选举产生了党中央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完成了新老交替,党的执政将更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
赵存生教授谈到,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赵存生教授认为十七大具体、全面、深入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党理论体系的活跃性、创新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认为“生态文明”的提出十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克服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感叹,十七大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真正做到了凝聚人心,与国际接轨。十七大将中国的发展放到了全球的视野里,十七大的报告是第一份全世界都可以读懂得中国报告,中国的问题是全人类发展探索过程中所共有的问题。十七大的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现,可以接受人类文明一切好的东西。李玲教授认为,东方文化的和谐理念与人类的朴实价值结合是符合全人类发展目标的,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共产党奋斗的目标,打破了意识形态的局限。
科学的发展观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重点着眼于十七大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他表示,十七大结合中国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做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林毅夫教授认为,国外的现实与中国有差距,用他们的理论有时能够发现问题,但是未必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时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因此,需要结合中国的问题,探寻原因,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从学习与落实的角度谈了自己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看法。他认为如何学习科学发展观,不能够停留在表态上,更重要的是要在政治方针指引下贯彻执行。周志忍教授还谈到发展要靠创新,不仅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在经济和政治上结合中国的现实问题,拿出有效措施。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副部长萧群对十七大报告进行了“词频分析”。他认为“发展”一词在十七大里出现了273 次,强调了发展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党执政理念的日益成熟,我们对中华复兴充满信心。
自主创新
来自台湾的巫和懋教授就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者可以做什么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巫和懋教授认为,中国要又好又快的发展就需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遇到瓶颈,后发优势会较快用完,产业升级就会面临困难。他提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能够在“如何落实自主创新”方面作出很多贡献,比如从宏观到微观建立产业调查等。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余淼杰教授,高度评价了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和自主创新概念。余教授认为自主创新应该联系出口与技术创新。
陈平教授讨论了如何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他认为研究投入不能够完全依靠企业,对于大学的研究工作国家应该给与更多的支持,可以尝试实行混合经济体制。
沈艳教授重点谈了农村发展的问题,她谈到制度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有重要影响,思潮对于制度又有很大作用。十七大对于农村金融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对于农村的合作制弊病,与历史进行了比较,必将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龚强教授谈到,十七大的核心是发展,但是靠低廉的人力成本发展经济不是长久之计,在一定的时期内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互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于国外发生竞争,贸易冲突也会增加,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够在产业升级的同时真正实现利润升级。
民生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认为十七大报告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和环保问题。他认为,十七大对于低收入者就业发展、城市化建设、加速投资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较为全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谈到,十七大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心,提出了均富、社会融合的概念。邱教授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如果可以使人类在基本生计上满意,那就将是我们在社会管理模式上的尝试取得了成功。
刚刚从美国回来的雷晓燕教授认为十七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十七大对于生态与环保的认识,很好的体现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她特别强调,十七大关注弱势群体,在收入分配方面、养老保险方面、社会最低保障方面以及医疗保障方面都有所涉及。
台湾问题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基于自己对于台湾问题的了解,以及对于十七大的报告的研读谈了自己对于台湾问题的解读。邱教授特别谈到了十七大对于台湾问题的几个新的表述,他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台湾问题的信心、耐心,同时也表现出了视台湾人民为家人的宽容。
巫和懋教授谈到,作为一名台湾人通过十七大报告他体会到了大陆很强的善意和诚意,他对两岸发展形势非常乐观,十七大报告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更多的理解。
东方的和谐理念
赵存生教授认为,十七大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十七大将提出了个人品德与原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一起成为当代新的道德标杆。赵教授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支撑。
林毅夫教授提出“文化的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要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可以对于发展转型的问题加以总结,形成一个体系,从而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将我们东方和谐的理念发扬出去。
李玲教授认为,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概念,西方文明竞争为主导导致的争夺和矛盾,更需要用东方理念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协作与竞争结合,和平与发展是崇高的事业,十七大提出了我们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社会责任。
此次“十七大”解读讨论会深入学习了十七大报告,探讨了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思想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政策的指导意义,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