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教授《浩言管理》下月出版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马浩

马浩教授《浩言管理》下月出版


相关附件:
  • 20150916133127872
  • 自从1989年赴美,其后十几年一直都是英文学习和写作。虽然在美国偶尔也接触些中文素材,但都是小说和时事,没有跟专业相关的东西,更不用说中文写作了。直到2002年,在香港科技大做sabbatical的时候到北京访问bimba,才第一次开始用中文写点东西。而第一次真正写稍微专业一点的科普文章是《管理者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发表在2004年的《北大商业评论》。

    想来,用中文写管理学随笔也十好几年了。要说风格,也没啥定性,有时板正,有时随性。但我清楚地记得,当初最早萌生中文写作念头的时候,曾受到一个叫王伯庆的人很大影响。在美国的留学生那时的中文交流就是靠读cdn点儿org。王伯庆从1990年代就不断回国,然后在cnd写一些中美两国的趣闻和比较,有格局,有故事,有品位,有见识,兼事调侃与幽默。

    我的书集中在北大出版社,华章和中信三家。现在基本上是在北大出版社,尤其是要弄一个精装系列,将来弄齐了摆出来哗啦啦一溜儿,也很唬人。当然主要是唬唬自己。这年头没多少人读书,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要应付考试的话。我给《北大商业评论》大概写了40篇文章,自感还不至于每篇都是垃圾,但这么多年了,基本上没听到过任何读者反馈。

    到现在也攒了十来本书,至今还没有一本书的总销量超过2万。不如网红门,写一个逗号,就有几十万人点赞。好在,写的这些书,偶尔也会有个把知音同好认为还拿得出手。足矣。这不,一亢奋,就恬不知耻地把过去十几年的散文和随笔精选了一批,放在我的精装系列里,为了觅得些微更多的知音,也为了我的呼啦啦进程。自己得上心不是。也欢迎大家捧场哟!

    马浩 2017-2-20

    写在前面
     
    在下是研究企业管理的。入道三十多年了。作为管理学人,自然会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里和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有点看法和想法。于是诉诸文字。既为自赏,亦愿示人。日积月累,便有些许斩获。禁不住心中自美。脸皮再厚一点,就隔三差五地拿出某些篇什,弄些个小集子什么的。
     
    把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短文拢在一块儿堆儿,也捎带进个把长文,结集出书,总得找些正当理由,要有说法。既是说法,就免不了粉饰之嫌,打出某些冠冕堂皇的旗号,假借某种令人好感的托辞。一来招致同情,二来给自己壮胆。当然,偶尔也会倾情整景作状,刻意耸人听闻。
     
    从2005年的《决策就是拍脑袋》开始,到《缎子麻袋装管理》《叶公品龙》《没话找话》,再到《管理的偏见》《管理的境界》《管理的幻觉》三部曲,一路走来,将自己对管理问题和生活现象的感悟与构想记录下来,梳理了自己的思路,也在与同好的交流中收获回响和印证以及挑战与启迪。乐在其中,甚觉慰藉。
     
    早期的几本集子现已脱销。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文章已经不再具有再版价值。然而,毕竟敝帚自珍,觉得过去十几年间的相当一部分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对于今天的企业家、管理者、管理学人,以及新一代的相关读者仍然具有某些参考价值。有鉴于此,故而精选出这本《浩言管理:感悟与构想》。
     
    感悟,乃随笔与杂文着墨的领域,主要是对管理问题或者生活现象的观察、捕捉、感受、琢磨,企图掰饬清楚其背后的规律和道理。构想,乃管理评论的用武之地,主要针对某些话题或任务去相对系统地构思、想象、勾勒、编排,试图提出一些能够帮助大家思考的逻辑框架或者准专业的概念体系。
     
    此次结集,也收录了若干近期完成的文章。希望本书不辱使命,书中的文字和观点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理解、共鸣和赏识。


     
    马浩 谨识
    北京海淀马连洼
    2016年11月22日

    后记
     
    在下于1994年春在美国博士毕业。随后的十年间所有论文发表都是在英文的学术期刊上。 2004年加入北大后,开始在中文报刊杂志上发表管理评论文章以及与管理相关的杂文和随笔。这本精选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笔者在管理类普及文字上的努力尝试和微薄贡献。
     
    此次精选,遵循了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关注要点:收录那些读者反响强烈的,包括颇具争议和异议的东西。第二,观点确凿:在强调可读性的同时,注重专业性和学术性,有相应的技术含量,有别于纯粹的道听途说、街谈巷议。第三,与时俱进:从话题和内容都力求紧贴时代,或者相对不受时效性之限制。
     
    基于上述原则,从内容和文字上,笔者对每篇入选的文章都进行了详细的再推敲,并且对大部分文章进行了修订与更新。文章按照与管理相关的十二个主要专题进行编排,长短搭配,雅俗皆趣,紧扣主题,夹叙夹议,具有较为强烈的实践色彩和现实意义。
     
    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林君秀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以及本书责编张燕女士的出色把关。感谢我的博士生王淼女士以及我儿子马祥鹤和女儿马洁鸥对本书原稿文字的审阅和编辑。感谢我的bimba同事牛彤彤女士为本书创作的精彩插图。

    最要衷心感谢的是爱妻袁远。她的爱与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力。我将这本由经年劳作而觅得的果实之精选奉献给她。
     

     

    马浩 再识
    北京海淀马连洼
    2016年11月26日

     

    (本文来源:“ 马浩教授on战略管理”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