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阶级卷土重来?
对于农村土地确权、流转,有一种普遍的担心,就是土地流转以后,会被少数有钱人收购,土地集中到这些人手里,形成一个“土地食利阶层”,而农民失去土地后,流离失所。简单说,旧社会的“地主”,会卷土重来。还有人担心,这些“地主”一旦变成“恶霸”,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应该说,这种担心不是全无道理。问问身边的人,大家都觉得有钱买块地是很好的投资。不过,买个占地半亩的大别墅和买上千亩良田做大地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而且,据说以后不再批别墅用地了。
笔者闹不明白的是,买那么多地干什么用,用来挣钱吗?可是没听说哪个富豪是通过做“地主”成富豪的啊。所谓“富豪榜”上,净是大企业家或者金融家,比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王健林、马化腾等等。
最近,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取代了王健林成为中国首富。马云那么多钱,会去买地做地主吗?我们不妨简单算笔账。
马云有多少钱我不知道,听说有1300多亿,也有人说1700亿。可这钱是股票,不是现金。马云的股票不能随便卖的,大股东的股票一般有一个锁定期,6个月到3年不等。听说阿里巴巴的股票没有锁定期,因为有一个“合伙制”,这个合伙制我也是不明觉厉。不过,即便没有锁定期,马云的股票也不能随便卖,卖多了不仅会砸低市场价格,还会被市场解读为老总套现,是很坏的信号,导致股价进一步下挫,剩下的股票更不值钱。
也就是说,马云贵为首富,想卖自己的股票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也要前后思量一下。当然,马云真卖了点股票你也没办法,只不过股票价格低了一点而已,他的总身价降了一点而已,依然是个超级大富豪。让我们假设马云卖了一点股票,换了点现金玩玩。也没换那么多,几个亿而已。现在大家有钱了,但是资产有几个亿的人应该不是太多,当然也不会太少。
这几个亿怎么花?很多人担心的是这些有钱人会去买地,做地主。让我们假设有些有钱人这么做了,买了很多地。比如说,一亩地3万,拿一个亿就可以买3000多亩。家有良田数千亩,算是个大“地主”了。可是然后呢,拿这些地干什么?
一个选择是:不干什么,就放着。看着良田千亩,想来也不错,谁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这么热爱土地呢。不过,耕地撂荒是违法的。以前农户土地规模小,执法成本很高,撂荒不好管,有不少撂荒的。现在对付大地主,总有办法的。罚款不是我们一直惯用的利器吗?反正大家本来就看富人不顺眼,干脆罚他个倾家荡产,岂不大快人心。
看来撂荒不太好使,还得种上。再说了,好不容易购得良田千亩,做上了大地主,干嘛搁着?撂荒的话,不出半年就会杂草丛生,真的很好玩吗?听在美国买了房子的朋友说,每周都要修剪一次门前的草坪,否则邻居会提意见,警察也会找麻烦。修草坪花费也不高,一个剪草机大概2万人民币,外加每周末的时间。因为嫌麻烦,很多人都包给专门的剪草公司。
说了这么多看起来不着边际的话,要点其实只有一个:这年头尽管地是你的,怎么用可不完全是你说了算。现代社会那么多法律法规,谁也不是活在真空里,随心所欲那是不可能的。马云卖自己的股票还要有约束,何况是土地?不说远了,就一条用途管制,规定这块地只能种庄稼,不能撂荒,就会让很多想买地的人望而却步。
农业挣钱不容易
这地一旦开始种,一大堆麻烦就来了。经营农业可是一大堆的事,机器、种子、肥料、工人、技术人才、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哪一样也不能缺了。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企业,不打一点折扣,只不过产品是农产品而已。说到这里,还有很多富豪要买地吗?当真要买的话,就要看这个“农业企业”是不是容易赚钱。
不妨稍微算一算帐,好有个大致的数量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现在我国三种主要作物小麦、稻谷、玉米的单产分别为每亩670斤、900斤、780斤,市场价格分别在1.3元、1.4元、1.2元左右,这样算起来一季的单产毛利就分别在870、1300、940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环境气候差别大,单产差别也很大,华东、华南要高很多,灌溉设施也好,适合种单产高、粮价高的水稻,单产毛利高很多。此外,粮价也会随时间波动,各地价格也不完全一样。所以,这里的计算只是个大概,不出数量级的错误就可以。比如,误差不超过30%,下文的讨论就可以照常进行下去,也不改变结论。
这里说的可不是净利,只是毛利,所有的成本都没有扣除。种一季小麦的成本包括化肥、种子、机耕、收割、运输、农药、挖沟、播种、除草等等,加起来成本500多。这500多是按照家户经营算的,农场经营上了一定规模的话,成本会降低一些,不妨大约按450计算。种水稻的成本项目差不多,但是化肥、除草费用要贵很多,而且还要多出秧苗培育、插秧、灌溉三项费用,总共算起来按700计算,比小麦高出不少。当然,水稻的毛利也高很多。
这样粗粗算一下,一季小麦、水稻的纯利分别为420和600块左右,一年两季的话加起来1000块左右。这里还没有考虑农场主自己的时间和劳动投入的成本,也没有考虑田间维护、管理需要雇佣农业工人的成本。扣除这些的话,纯利还要再打个很大的折扣,比如说,去掉200块。
世界范围内,农场大多是家庭经营,农业工人数量不多,大多只是作为临时性帮手。究其原因,农业生产非标准化的东西太多,监督比较困难,和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有很大区别,不太好雇佣工人。不然的话,我们以前的人民公社,也不会搞得那么惨。这意味着,经营农业,农场主自己很多时候可能要身体力行,充当主要的劳动力。这一条,可能又把很多有钱人排除在外了。
简单说,一亩地一年纯利800块,1000亩地一年纯利80万。那么,投资回报率多少呢?买1000亩地需要3000多万,外加各种机械、化肥、种粮、人工以及日常运营的开销,总要有个5000万的资金投入。80万除以5000万,净资产回报率1.6%。
各位看官,从赚钱的角度,有钱还是别买地了,因为还不如存银行。存银行的话3.25%的利息雷打不动,买个国债怎么着也有4%的回报,买理财产品的话还要高得多。这样5000万的资金一年至少就是200万的利息,还不用风吹日晒、田间地头地忙碌,一边睡大觉一边就把钱挣了。农业经营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影响,还有严格的行业管制,算是高风险行业,回报率只有1.6%,还是别干了。
上文的匡算,误差可能蛮大,因为各地情况不一样,各种作物的经济价值、投资回报也不一样。比如说,种药材可能回报很高,但是这对投资人的知识技能要求较高,而且可能算入药材行业更合适一些。对于全国20亿亩的耕地而言,种植品种主要还是谷物占绝对大头。其中豆类单价高,目前在2块4左右,但是单产低,亩产只有240斤左右,算起来毛利每亩不到600块,净利就更低了,种大豆还是不划算。怪不得,我国近年来大量进口大豆,占粮食进口的七成以上。
可以有“财主”,不能有“地主”?
看起来,干农业是很难挣钱的,这和日常很多观察是一致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富豪榜”,还有一个佐证。你看美国的农场主,土地规模比我们大多了,可是农闲时候就集会游行要政府给补贴。这行真能挣大钱的话,上街游行干嘛,靠游行要补贴能发财吗?
可能还是有人要买地,原因可能各种各样。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喜欢”。有些人就是喜欢农业,就和另外一些人喜欢工业、喜欢高科技、喜欢金融业一样。其实,笔者真心希望有这样的人。农业乃立国之本,没有人立志从事农业,那怎么行?比如柳传志就买了大量的地,种植高质量农产品。这种人最好能多一些,这样他们彼此竞争,我们餐桌上的食品质量会好一点,价格会低一些,反正作为消费者我是不介意的。
可能还会有人说,买地可不是为了种,而是为了保值增值。有道理。不过,首先你不能撂荒,否则会罚款。其次你不能转作其他用途,因为土地是有严格的用途管制的。这样一来,保值增值的功能就大打折扣了。
还可能有人说,你看现在很多富豪都是做地产的,也是“地主”,为何你硬要说做“地主”不挣钱?各位,地产和农地那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城市里的地产,那是城市的聚集效应带来的高额地租。城里的房子贵,城市越大房子越贵,但村里的房子可是不值钱的,单位面积的农地就更不值钱了。
比方说,富豪榜上有个王健林,做的是商业地产,那是充分利用了城市聚集效用。买地一定在要热闹的地方,不在热闹的地方也一定要能变成热闹的地方,这样才有很多人来,才能带动商业,商业才能带来便利,拉高周边的房价,这样才能挣钱。把房子修在沙漠里,或者修在偏远的农村,那是不挣钱的,跟把钱扔在水里差不多。
其实,富豪们挣钱也不容易,不管是打拼,还是运气,钱到手了都是自己的,不会乱糟踏。好不容易挣得亿万家财,总要想办法好好保值增值,或者继续扩大企业,挣更多的钱,或者保守地投资在国债上,积极进取一点的,买点其他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不管怎么算,买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个划算的买卖。
而且,前文仔细阐述过,二战以来世界粮食价格一直有一个下降的趋势,意味着农地的价值也是慢慢下降的。究其原因,就是农业技术越来越进步,粮食变得越来越不紧张。把好不容易赚的钱砸在这越来越贬值的农地上,难道有钱人真傻?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城市里这么多大富豪,相当于旧社会的“大财主”,怎么就没有人喊“打倒财主”呢?反倒是农村的土地还没流转,流转了也未必能用来挣钱,就有很多人担心“地主”阶级会卷土重来,高喊狼来了。难道是可以有财主,不能有地主?这不是双重标准是什么?
各位看官,根据上文的匡算,一位拥有良田千亩的地主,身价也就半个亿多一点。在今天的城市里,身价在这个级别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钱人,更别说是“财主”了。一个马云的身价,相当于2000多个地主,这是多大的一个财主,怎么就没有人担心他会变成“恶霸”呢?看来“城乡二元”的观念,真是深入人心,无所不在。
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