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不要对货币莫名恐惧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姚洋

姚洋:不要对货币莫名恐惧


相关附件:
  • 20140
  • 中国的债务高不高?应该说是有些高,特别是企业债务很高。但债务高并不完全代表我们的体系出了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乱发钞票,甚至像有些人说的整个经济增长都是虚胖。这样的判断太过谬误。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高楼大厦、高铁都是看得见的社会进步。

    中国的债务高、货币多,主要是和融资结构有关。我们的直接融资规模太小,社会融资每年增加十多万亿,但只有30%来自直接融资,来自股市的只有六千多亿,就像毛毛雨,作用不大。融资的主力还是银行贷款。银行每投放一笔贷款就相当于又创造一次货币。货币就是这么积攒起来的。在金融结构没有重大改变的情况下猛降杠杆,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伤及无辜。

    这一点在本轮降杠杆中就表现得很明显。强行把表外业务挪回表内,但没有想过民营企业基本上就是靠银行的表外业务活着,转到表内后,他们就没有办法再借到钱。我个人最近对民营企业做了一些调研和接触,结果很多企业家反映:当前可能是民营企业最难过的时候。民营企业家这种悲观程度的感叹,应该引起我们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外部还面临中美贸易战升级的情况下。

    货币是中性的,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货币学派最主要的观点。但这个理论成立的前提是:市场是完备的。当市场不完备的时候,货币未必是中性的。

    有学者提出:货币可以看作股权。政府发货币就是给老百姓(54.200, -1.53, -2.75%)发股权,多发货币,就相当于把大家的股权稀释了。炒股的人都知道,很多公司都会增发股票,稀释股权。按理说一稀释,股民们都应该跑掉,毕竟每一份股票对应的股权少了,价值就低了。但为什么很多股民不跑,还继续持有,甚至买入更多呢?因为他们相信这家公司未来还能增长,股价还能涨回去,股票对应的价值会再提高。国家也是一样,如果增发的货币能流向更加有生产力的部门,经济增长就好,老百姓手里的股权虽然一时有所稀释,但股权收益还在不断提高。

    我建议大家不要对货币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这可能是降杠杆背后的一个根本性原因:总觉得货币太多要出问题,必须解决货币太多的问题。货币太多或者债务太多确实有问题,但要通过艰苦的改革去解决,而不是简单地紧货币、关龙头了事。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