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张黎:依国家智库,铸商界领袖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张黎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张黎:依国家智库,铸商界领袖


相关附件:
  • 张黎_副本
  • 《福布斯》2014年中国最佳商学院排行榜出炉,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mba/emba项目(前北大国际 (bimba))各项排名继续名列前茅。作为中国最早的商学院之一,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已经逐渐形成了“依国家智库,铸商界领袖”的独特定位。

    “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培养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张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告专访时进一步阐释上述定位,因此,他也强调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教授的不只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长远、宏观、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

    定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21世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的特色是什么?

    张黎: 任何一个市场(教育也是一个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多种特色共存的格局。一个商学院的特色,关键在于它的定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是由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负责运营的,所以,它的定位必然也会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定位紧密相关。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是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研究院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旨在成为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因此,我们的定位是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培养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不只是孤立地研究企业管理问题,而是站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去研究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活动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有一句话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我们这样的定位也是由中国的发展进程决定的。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未来面临很多未知的因素,政治、社会、人口、城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不曾遇到的问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不考虑清楚这些因素,企业的市场活动就有可能面临很大的风险。

    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经济的波动幅度就会较小,可预测性更强,因此他们的商学院教育更多地集中在企业管理等微观层面。

    《21世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由北大国际 bimba更名的背景是什么?更名之后定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张黎:一个国家的商学院教育是不是领先、成熟,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学水平本身所决定的,而是与其所处的市场密切相关,一个先进的工商管理教育,往往出现在先进的国家,落后的国家很少会有。

    20年前,mba是一个舶来品,各个商学院更多的是引进和模仿,相似化程度很高。北大国际bimba,当初是北京第一家获批中外合作办学的mba项目,主要是直接引进西方先进的工商管理教育经验。我们主要强调的也是国际化,与美国、欧洲多家商学院及西点军校进行合作。
    但经过20年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市场更加成熟,也产生了很多中国特有的问题,水涨船高,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也不断发展,每个商学院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且要差异化。

    同时,2008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更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范围从原来的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整个国家发展各方面面临的问题。随着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成立,bimba也在国际化的基础上找到差异化定位。

    为此,我们招收与我们定位追求一致的学员;在课程上也做了相应的配置,比如国家发展系列讲座,会邀请林毅夫、黄益平、周其仁、宋国青等知名教授学者讲授课程。

    《21世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智囊组织,是如何将这一角色和mba/emba的教学结合起来的?

    张黎:mba/emba项目是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运作的,国发院教授的课题也是跟教学相结合的。比如,周其仁教授,会把他关于土地流转、城镇化等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他的课程,讲授给学员。林毅夫会把新结构经济学、关于非洲发展的思考带给学员,引导他们思考中国企业在其中会有哪些机遇。

    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到学员的企业去调研,听学员们反馈,一个企业的问题不只是管理学问题,还能反映经济、社会、人口等问题,每个教授都会在一个企业里面获得他想要的信息,教学相长,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理念:长远、宏观、国际化

    《21世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的学员结构是怎样的?您是如何理解学员们的需求的?

    张黎:学员会以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为主,他们的技能和视野更多是局限在自己的企业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正是补上他们缺少的那部分,也就是更开阔的视野,比如关于中国人口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挑战。

    总之,这里并不是一个吃吃喝喝,相互利用资源的平台,而是相互分享,相互了解对方需求的平台,从过去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21世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最想教给学员的是什么?

    张黎: 第一,企业家的需求不尽相同,他们都非常优秀,但很多缺乏长远思维,太急功近利,这也是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决定的。我们首先想给的就是长期经营的理念。比如在营销管理课中,最强调的是品牌的打造。

    第二,就是国际视野,学会使用当地的“语言”,这里的语言不是狭义上的语言,而是怎样用当地人的思维去看问题。

    第三,商学院的学员往往比较注重管理技能的学习,但是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前人思维的精华,因此,我们也告诉学员重视理论,才能系统地思考问题。比如怎么去看大势,未来十年中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企业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我们教授的不是技巧,而是理念。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理念是很难的,但是我们播下一个种子,种子是否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后天努力,但是种子是非常重要的。

    《21世纪》:说到理念,目前中国商业社会,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您认为商学院可以做些什么?

    张黎:商业的本质是一种交换,诚信是商业社会的基石和根本。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制度,如果制度不完善,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首先,政府要建立一套保护诚信的奖惩制度,在这方面,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可以发挥智囊的角色,为政府出谋划策。

    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家的诚信教育。一个经营长久的企业,必然是一个诚信的企业,企业家应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21世纪》:国际化是目前很多商学院非常重视的一个方向,也是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一直以来的特色之一,您认为在国际化方面,商学院的空间还有多大?

    张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是很欠缺的。首先,目前走出去的企业只是少数,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走出去。其次,走出去的企业很多还只是停留在做企业这一层面,对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风土人情、市场需求等深层次的东西,还并不是真正很了解。

    因此,对于这两种企业,都还有真正国际化的需求。对于商学院来说,就有了服务国际化的空间。

    《21世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是如何国际化的?

    张黎:首先,学员结构上,全日制mba班,1/3的学员来自国外,大家一起生活,一起交流,学员至少可以从某些方面,了解一个国家。

    其次,也有很多游学项目。我们不是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有主题的,比如在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去看奢侈品的诞生、发展。在硅谷,看他们在科技方面是如何创新的。我们还有海外交换项目,双学位项目,跟不同国家商学院合作,在中国读半年,再到国外读半年,更加深入地接触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

    《21世纪》:最后,关于创新,也一直是各大商学院经常提到的问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计划?

    张黎:一方面,在课程方面,只要定位定下了,所有的动作都会朝着这个方面努力。比如,国家发展系列讲座,就是我们的创新。

    第二,创立了先例教学的课程。比如,如何去打造领导力,我们把学员带到八路军四渡赤水的地方,去感受当年那种危急关头下,决策是如何定下来的。我们有优秀的军事学教授随行讲授,无意中,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决策力。

    我们还引入知名的业内特聘教授,比如王石、冯仑等人,更好地了解企业家一线经验。

    同时,我们也在改善我们的教学组织和学院服务,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校友,不只是知识层面,还包括职业发展、人生规划、子女教育等方面。

    特约记者 赵晓菲 北京报道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