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于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教授提出就国内市场来说,不要被现在过剩的产能吓到,我们有很多产能是不足的。短期看要面对现实,正视下行,这是中国经济面对的问题。
以下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讲演实录:
周其仁:
谢谢大家的支持!中国的经济形势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看这个走势,上个季度是6.9,1到10月份的数据公布,主要指标还是下行的压力在加大,投资、工业附加值、用电量也是下行的压力比较大。那么怎么理解这个走势?我们要理解这些内容。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回想中国经济在过去高速增长,中国在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我记得提出的目标是争取五保住四。但是为什么这个目标那么低呢,那是因为中国有两个大的瓶颈,一个瓶颈是吃不好饭,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才开始,而且不能指望通过外汇来喂饱我们十几亿人口。所以中国要突破四和五这个比较低的增长,第一是靠农村,因为你只有吃饱饭才可以发展,第二是让中国发展起来的人是邓小平,邓小平南巡就把这个民营经济发展起来,这是第二波把中国经济冲上来的。
第三波是1997年,中国签署了协议,把妨碍中国开放的体制、政治因素适当解决,中国经济迎来三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形成十左右的高速增长,最重要的是开放。为什么开放对中国那么重要呢?我用简单的图说说我的理解,因为开放之前中国很穷,但不开放就更穷,一开放发现穷也有竞争力。当时开放我们看不到这个东西,因为缺资本、想法和商业模式,可能一开放,高收入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比较现代的国家,大量资本都会来,为什么会来?这个要素越多的地方,它的投资报酬通常低,资本缺的地方投资的收益就高,你过去不开放他来不了,资本技术一来,加上我们普遍低的要素成本,中国经济开始发力,谁也想不到中国会成为世界制造工厂。
这两条,一条蓝线,一条绿线,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翻到800美元,之前是只有200美元,再加上我们gdp分配机制不同,所以开始开放的时候,像广州白天鹅宾馆,所有进口的东西,厨师收入都相当好,一个香港厨师的收入加上大陆来的补贴,等于我们一百几十个中国员工收入的总和。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把这两个差距很大的拉开,这样资本技术大量来,中国有大量的技术,这就成就了中国的制造。
大家看看我们从1979年到2008年三十年间我们平均的增长是9.8%,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我们成为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成为最大的出口国,2013年中国成为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当然更重要的是普遍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无论是哪一阶层,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那么这个提升靠什么?刚才说的要素成本低,首先要劳动力便宜,但是中国可不是仅仅靠劳动力便宜就获得竞争优势,因为改革开放前劳动力更便宜,你要不给开发,劳动力便宜是没有用的,中国真正的高位增长秘密是劳动力便宜,但是我们过去学苏联的体制,制度的成本很高,很多事情动不动就讲资本主义。中国真正的秘密是要素价格低,体制通过改革开放降低了,再加上中国人肯学习。开始的学是像日本一样,看看人家的东西跟着做,然后慢慢学习,这三个元素加到一起成就了中国的优势,这个主要是成本优势。我还没有讲到另外一个优势,那个是发达国家到现在没有的,别看增长的快,但是所有东西都是别人的。那个创新的优势,就是手里不断的有东西出来,引导全球的潮流。
我们到今天为止,这个优势还不具备,我们所有高位增长,主要靠我们比较成本优势,这种增长模式成就巨大,每一个中国人都承认这一点,但是随着这个程度挑战,看中国的外汇储备,我们很少的外汇。中国外汇储备是180亿美元,但是把汇率做了一次调整以后,是190亿,但是现在中国这条红线很快就冲上来了。但是大家知道外汇储备增加,那就带动国内经济发生相应的变动,因为要维持稳定的汇率,国外相应的汇率就要放松,因为我们汇率主要是央行在收,商业银行通过陈述,这个货币因素就起来了,加上我们实体经济的改革开放,加上我们货币环境的宽松,中国的经济就完全刮目相看。这种发展其实潜伏着一些东西,因为货币这个东西,就是帮助商品服务转手,实现商品服务的,这个东西少了不行,多了麻烦。为什么?因为如果提供的货币量偏多,高于商品服务的增长量,价格就往下。价格变动,货币偏多的情况下,有规律的变,不是平均变动,这个就是技术的问题。你说这个两块、这个四块,变成这个四块、这个八块,这个对经济的影响很少。但是真正世界的价值变动,货币冲击着经济的时候,就是个个涨的快、有的涨的慢,有的涨的非常快,如果货币的需求涨的特别快,这些就会导致消费决策、投资决策重大的变化,会形成市场中各种各样的风口,会让人为了看到发生变化,而投资行为是对未来看法、未来预期的行动,这样就难免出现偏差。特别是金融领域,因为它会自我加强,如果我说这个东西会涨价,我看好它在涨,大家把钱放进来,这样的供应量就增加,它的价格跟着上涨,它这样上去,我们认为会涨的预期会加强。这里面包含着一些风险,这个风险到一定的时候,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逆向反转的可能行。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流程,外汇非常好,投资对中国非常好,是我们持续改善中国环境的结果,但是进来之后顺差也大,投资也多,而且不能升的太快,升的太快产业链受不了。
这些资产价格会就会形成比较高的增长,我们这些年是增长,但是宏观调控每年都要做文章,他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个过程基本面的广义货币的增加,比gdp多一倍以上,那么货币是更活跃的因素,他一定会引起我们对未来看法的变化。而人的看法,我所知道的是金融危机的理论,就是人的心里很有意思,搞得时候会把将来想的更好,坏的时候会把将来想的更坏。就是说人的预期会放大自己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往上放或者往下放,所以每次波动的变化都用特殊的理由,但是说起来有共同的东西,就是人在这个环境下预期引导下做决策,总可能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到一定时候就会变成危机。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这么发生的,我们国内这么多年高速增长宽松的货币环境不差钱,也要防范酝酿类似的情况。
这本书是介绍这次的理论,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就是解读金融危机的。基础产品一看价格好,一段时间城市的人均消费超过香港,财政收入超过省会城市,那么会有越来越多人来,像世界一流的规划、设计公司都来了,然后有一句口头禅是:钱不是问题,什么地方都要用最好的规划。但是要知道预期是怎样的,大家都想盖大楼,但是盖到一定的程度,发现不是那样。这个时候对未来的看法又不一样,就会形成所谓楼市的危机,因为他发现盖好的楼都卖不动了,那谁还敢再把钱往里面投。这个时候所有对未来的看法会往下调,而且调的非常多,这就是我们目前中国在一些地区,甚至总体上面临的问题。
对高位为什么会下行,美国金融危机08年开始发生作用,但是都看低了,就是一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市场出问题,政府在左右,但是下一个问题就麻烦了,政府说什么就是什么,然后大量的发欧债,那么出现这些危机,你拿什么救?现在看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好的答案,现在还在熬,看是否可以熬出头。所以这个低迷就套进去了,中国是靠出口产品为主促进增长,我们国内市场相对来说,第一位作用是出口驱动的高速增长,它也受影响,它的进口减少我们的出口就减少,就是08年危机来的时候少了四万亿,这个数字看着是吓人的。每年出口是增长20%,结果那一年是掉了20%,这就是经济受影响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国内的原因,高速增长中,我们成本优势丢的是很快的。所有价格在涨,人工、土地什么的,我们就是靠成本优势在这个世界运转,但是高速增长还是有很大影响。这个比我们晚一些开放的国家一样,印度是90年开放,越南现在成本比你低,开放的比你晚,现在中国是夹在中间了,这是新的情况。
第三不差钱,为什么?因为有很多赚快钱的可能性,我们过去打拼多少年的实体经济,现在很多都卷进了地产什么的,你也不好指责,这个钱摆在这里,赚钱的速度摆在这里。就算教书的老师在北京买房,房价涨的比工资多,这样的想法会没有变化吗?还有多少人会踏踏实实的干工作、踏踏实实的研究技术、研究客户呢?这个也是让我们下行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个因素是真实利率急升,引致“债务型通缩”,可是走市场一圈发现,现在企业、行业、地方经济不好,很多人要跳楼,就是因为不能面对自己。问题是这个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想的没有之前想的好。我借钱买的房,结果房涨了两倍,我贷款把钱还了。问题是市场这个东西是多资源配置的,大家在市场环境里面是不稳定的,一翻脸就变成了下行。所以从2012年就说水落石出,成本、利息、产能过剩都压着你。现在十八大以后开始提出这个,如果钱好赚,大家开销、手都松的很,我们现在商场的问题也是很多脱离了生产率的水平,这个东西不调整,好日子过习惯了,没有过下行的日子不是好东西。
下一步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要指望宏观政策好一点、松一点就怎样,错的东西就是错的,我刚才拍了一个照片修那么多,但是底下的人口多很多房子,怎么消化?肯定是要打折才能消化,那么这个原来的一百万怎么出来,出来可能只有四五十万,所以不经过这个环节,很多人就想这个消化就好,我们面对政府、企业合作,这样走出去就快很多。
我们成本中强调一条,不完全是市场竞争形成的,这里面还有其他的成分,但是还有一块成本是法定成本,有很多人说劳工成本涨的太快,我查了一下gdp长了2.6倍,中国所有工资长了8.8倍,收税长了16.7倍,我们的社保涨了28.7,土地出让金涨了64倍,这样我们的地卖的就贵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开始觉得美国有竞争力,他们说那里的电力比我们的便宜,为什么我们这里那么贵?其实这里很多是体制的问题,我们经过改革开放,有一些没有把体制成本降低,反而在持续增长的时候,所有的费用都在增长,像审批增加了多少。国家政府上来就砍审批,你看看哪里来的,这些都是高速增长的时候加进去的,这些也是产业和企业的竞争成本。
这个就是我们现状的图,当时的企业跨了没有留下什么钱,所以这个就是社保的缺口,这个社保太高企业就没有竞争力。
所以经济下行,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我们心里上的问题,低潮的时候要反向思考,中国的社保收费还很高,但是保的水平较低,中国大多数要靠自己努力,三十年的民营企业的课每天给大家上,你不奋斗的话,你现在放弃了,那么将来这个后悔也没有办法。所以这个时候尤其需要这些,现在分析就是中国经济要注意这个韧性,企业、行业要非常有韧性,坚韧不拔的韧,你再困难我们还能比80年困难吗?还能比90年的水平差吗?90、91的增长率也是很可怜的。当时为什么邓小平要南巡,就是这个原因。你看到这些东西,一定要对未来有期待,中国多数还是比较好的,很多想过好日子,现在这个动力呢?我们用“一带一路”的方向去看,就国内市场来说,不要被现在过剩的产能吓到,我们有很多产能是不足的。为什么不足?一看我们的产品品质,为什么中国人跑到国外去买东西?当然跟我们油料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农产品大家可以看到,尤其是08年奥运会的时候,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年,我就记得当年访问蒙牛的时候,他说:13亿人才3亿人稳定的喝上奶,还有10亿人没有养成喝牛奶的习惯,这个平均低很多量级、怎么没有市场。中国第一位的不是新,而是做好,这样不会没有市场,否则为什么跑出去买?
像指甲刀、菜刀、马桶盖,这些不是你不会做,而是差了一点,如果把这样的变革凝聚起来,有的是市场。因为国内有一亿人口的中产阶级,为什么国内的满足不了,大量的要靠进口、大量的要出去扫货?这个产品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先进的厂商在做了,有一个创业就是在做,那么多人买日本的东西,日本的东西到底好在什么地方?设计、工艺、品质都好。现在他跟日本合作搭了一个平台,而且连锁开门面,像优创良品就是其中一个,好产品、品质好一点的东西有的是市场。小米为什么卖的这么火,它就是把东西做的好而已。我不管小米其他地方怎样,这一条就是很好的。像我买的就是小米,收到的时候盒子就觉得很感动,看起来像好好做产品的样子。我们钢的产量过剩差不多要把行业压跨,但是品质来看呢?另外从服务业看,我们很多方面都便利,为什么网上这个冲击波这么大?因为它便利。我们对便利性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些提高就是人的时间成本提高了,你过去什么都可以慢慢来,现在不行。
所以无论是制造业的品质、服务业的提供便利,这个市场非常广阔。07年到现在发达国家的份额下降,新兴市场的份额上升,这两年新兴市场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大,特别是今年以来、贸易、经济增长的比发达国家差,但是这个底数摆在这里,而我们出口的是发达国家比较多,我们现在面临开发新市场的问题,我们去开疆拓土、去打下市场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所以制造业走出困境,一定要跟市场匹配起来,这方面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我们去看一些欧洲公司,像我们跟一些企业家去访问他们法国的总部,老总拿出来的名片,我一看:赵国华,我以为是中国人,名片上写的是法国人,我问他为什么叫赵国华?他说进入到中国市场,中国的消费者认为他就是本土公司,我们中国出口、中国公司我也叫一些企业高管聊天,我让他们把名片拿出来,有没有一个叫穆罕穆德(谐音)的,他们说没有,你出去外面一看,多少房间都有空调。所以不要说遇到金融危机就怎样,没有这回事,你经济在发展,份额在发展变化。所以现在很大一块是向西,就是我们古代的丝绸之路的概念,其实就是面向很多新兴的市场国家,面向我们过去不熟悉的,这些国家跟市场不同,它的购买力都是现成的。那么我们还有外汇储备,当时老外经常问这个问题,就是贷款买东西,我们现在为什么可以拿过来做,为什么从中国对外投资带动中国的对外贸易,这个有的是事情可以做,所以在低潮的时候不能认为从此就怎样了。开拓新市场跟你开拓全球其他地区都有可能,我们要开发的不仅仅都是巴黎、纽约、伦敦。
我们这次访问华为很受教,中国的企业都有这劲,就不会整天等着谁来帮你,天下没有那么容易的经济过好日子,全球竞争谁都想过好日子,但是就得打拼。我们都说人老了,老人家比例多了,但是我们人力的质量远远没有释放,现在你看多大地方,这个比北京市还小,人口800多万人,我今天跟一些企业家访问团去看深受启发,像手机这么薄,也是以色列人的贡献,他存储信息量很大,你的手机可以做的那薄吗?这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对我们一个团的人去,然后在那讨论,就是人凭什么在世界立足,就是凭人口的质量,像教育、训练、想法、专利。我们靠什么立足?我们靠人多势众,我们不能从人家那学一点什么吗?所以我自己在教育思考,我们的教育改革要从教育思维开始,以色列最厉害的是他的教育,他2014年教育占gdp的8%,他不仅仅是教育资源投资的多,教育方式也不一样,以色列母亲问孩子不是考多少分。那么你会问问题吗?一个从小训练的想法都不一样的,而不是统一的规律。这个现在看来是最重要的持续增长的生产率,因为不同的想法意味着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而这个需求是开发出来的,没有做苹果我们也想不出来要做这个东西,开发出来才会成为他的买家,所以简单的讲,我们未来的方向就是两个:第一是要让我们的成本优势延长,就是法定成本通过改革降下来。
经济上早就这样提出了,国有资产是非常顺的,然后顺应企业的缴纳率,当然体制改革、成本不一样,经济增长就是更高的发展,所以现在十三五也好,短期看15年、16年、17年第一位的问题是先控制成本,企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你看过好的企业就知道,像华为十年前我去访问,他们不是减工人的工资,而是让整个生产非常的紧凑、控制成本的使用非常重要。这个每天有政府来调整宏观政策,但是企业可以解决这些生产。你要手起刀落,调整好这些资产。我觉得美国企业就是手起刀落这样的。在节约成本、控制成本,保证中国更长久的成本优势方面,我们有很多方面的东西可以做。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创新很多,包括像深圳、北京的中关村,开放形成一些创新意识非常浓厚的,我们争取看到效果一定要时间,不是一喊创新就可以,不是一喊双创马上就出苹果、出下一个阿里巴巴。这个有更好,但是短期看要面对现实,正视下行,这是中国经济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