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张江创新论坛暨2018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上海)论坛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共同主办。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科技创新:未来已来”。因为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已经从科技发展的跟随者走向创新者,乃至某些领域的引领者。科技创新不仅是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利器。因此,这一论坛受到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强,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上海国盛集团副总裁、上海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副院长戴敏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毛军发,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沈伟国,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罗新宇,透景生命董事长兼总经理姚见儿,阅文集团副总裁、起点中文网联合创始人罗立,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贾渊等出席论坛。来自北大国发院的多位校友,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上海国资运营研究院的多名企业家和高管,以及关注并支持北大国发院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各界人士济济一堂。论坛由上海知名财经媒体人马红漫主持。
吴强、戴敏敏分别代表活动主办方致辞。吴强表示,举办上海张江创新论坛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上海)论坛是上海张江,乃至上海打造创新之城的重要举措。上海未来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张江高科作为上海科创的名片之一,希望为此做出更多贡献。
戴敏敏在致辞中介绍了国盛集团的属性、使命,以及最新的发展。作为国资企业的代表,国盛集团及其下属上海国资运营研究院既致力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动力和创新力,也高度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筹措和运营相关的投资基金。
致辞之后,主办方多位领导与重要嘉宾一起登台,为张江创新论坛揭幕。
随后,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的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毛军发率先登台,并以 “发展人工智能、建设科创中心”为题演讲。
毛军发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但这个领域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几十年来,每次基础理论有所突破,这个领域就会热闹好一阵子,最新的热潮与人机围棋大战有关。从理论和技术上,这源于神经网络算法的一次突破,机器有了深度学习和自我研习的能力,就像谷歌的阿法go,已经不仅仅是输入原有的经典棋谱,而是能自己生成棋谱,并自我练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毛军发
在毛军发看来,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是注定要战胜人类的,但本质上仍是机器,只是更高级、更智能。他不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的替代者,甚至终结者。随后,他又介绍了中国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和短板,各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情况,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此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要进展。
陈春花教授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上海张江论坛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上海)论坛是时代的选择,也可能再会引领一个新时代。因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当年的开放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招商局率先创办的招商工业园,后来扩展到深圳全市,再后来是多个经济特区等一系列开放举措。新时代的中国面临新的国际政治生态和国内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求,更需要我们加强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总是率先需要一个能滋养创新的积聚空间。上海作为国际融合的大都市,汇聚资本和人才,希望未来不仅能推动鼓励创新的政策,也能形成包容创新的文化,成为中国新时代创新的引领者。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bimba商学院院长 陈春花
随后,陈春花教授分享了她对创新与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她表示,创新不仅需要科学家群体在理论层面取得突破,同样需要企业家群体把理论的创新转化为社会价值,并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从而既推动进步,也能孕育和鼓励更多的创新。她希望企业家不要把创新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行动的关键之一是对研发的真正专注和持续足量的投入,二是容错的文化,三是自我和组织的不断学习。
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沈伟国
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沈伟国发表了题为“科创基金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旨演讲。他从中兴事件讲起,为大家认真分析了芯片产业的产业链,链条各关键点上领军企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中国在不同关键点上的企业代表和相对实力强弱。他表示,中国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一定要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但也一定不要进入完全自主创新和闭门自主创新的误区。因为在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再成为全部关键技术的领军者,而是各有所长,互补共赢。
接下来进入圆桌论坛的环节,主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张江高科总经理刘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罗新宇,透景生命董事长兼总经理姚见儿,阅文集团副总裁、起点中文网联合创始人罗立,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贾渊参与圆桌对话。
在对话进行之前,主持人先请每位嘉宾做了5分钟的独立分享。刘樱作为张江高科的代表,分享了张江对于科研创新的思考和战略。张江以产业基础、空间载体和资本聚集为抓手,致力于搭建一个互联聚合的平台。
沈艳教授分享了数字经济与中国未来。她认为人类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其中的关键就是信息的生产与运用;同时,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也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学习、医疗等诸多方面;还有就是数字平台,企业从一个个孤岛变成了统一的平台,这是巨大的变局。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要客观地看待变化,积极的判断和寻找机会,在新的商业生态中重塑和进化。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
罗新宇从国有资本的角度分析新时代如何助力数字经济和创新。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已经形成巨量的国资,这些资本如何参与、推动甚至引领数字经济和创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更倾向于国资企业多作创新投资基金,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创新的大潮中。
姚见儿、罗立、贾渊分别以张江亲历者、企业家等身份,分享了他们眼里张江这些年的变化,以及上海商业生态的变化。姚见儿表示,创新有两个维度,科学理论的突破与技术的应用。中外在科学理论上差距不大,因为科学理论是公共知识,突破以后就向全社会发表,想出来很难,学习和理解并不难。但技术与科学理论不同,技术是一家家公司的私有财产,各家都想办法封锁和保护。因此,中国创新要多在技术上做文章。罗立强调创新的安全性,不要因为一时的利润诱惑而突破社会价值乃至道德的底线。同时他提示创新未必都是从0到1。贾渊以韦尔半导体真实的生长过程为例,分享了创新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韦尔专注于半导体,积累了技术优势,但企业更快速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产业的大繁荣,以及政府对芯片、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的格外支持。
最后,六位嘉宾就创新、数字经济、人才、资本等不同的话题进行了交流。中午时分,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