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珣
2008年7月21日上午九点,香港大学金融系终身教授,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先生给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青年金融家领导力”夏令营活动的学员们作了题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金融部主任平新乔教授主持。
宋敏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公司治理的原理及其重要性,这一部分属于基础性知识的普及,二是银行的公司治理,进一步包括为何关注银行的公司治理,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以及实证结果。三是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现状与展望,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ceo以及高级管理层的特征等内容。
宋敏教授将公司治理的概念区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管理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传统的公司治理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近期公司治理关注控股股东与其它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广义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的总和,它们可促使那些追逐个人利益的公司控制者(他们决定公司的运作) 所做出的决策能以公司所有者(企业的出资者) 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包括董事会,高管薪酬,股权结构和信息披露与透明度。而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包括企业控制权市场,法制基础和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和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
宋敏先生指出,公司治理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从企业层面来看,公司治理促进企业改善经营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从国家层面来看,公司致力改善了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也促进了投资增长。这在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证据支持。
在谈到为何要关注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时,宋敏教授认为,第一,作为企业,银行本身的行为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公司治理的好坏影响到银行的价值以及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其他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成本。好的公司治理限制银行追求过度的风险,从而减小银行业和整个金融系统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第二,银行业的行为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效率。银行业动员社会储蓄,配置资金。在类似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来源。银行是其他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只能向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第三,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增长与发展。所以可见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是有其特殊性的。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具有低透明度,所有权分散,高杠杆率和管制严重几个特点。由于其特殊性,银行业受到各种管制,包括对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对市场准入的限制等。政府取代债权和股权所有者,对银行进行监管,这降低了债权和股权所有者(即:储蓄者和股东)对银行进行监督的激励。同时,由于银行业危机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和传染性,因此受到外部安全网的保护,包括存款保险机制,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等,进一步降低了债权人对银行的监督激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随后宋敏教授举出了一些关于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这些实证研究对于银行的股权结构,监督机制,市场价值等都进行了有效的分析。这些实证研究对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启示有:关于银行的股权结构,对国有股权应持谨慎态度,国有股权往往与低效率,低市场价值,高的金融危机相联系,另外,可以考虑允许外资银行的进入。关于银行的治理,监督与管制,好的法制基础有助于改善银行业的行为,市场监督与约束比政府管制更有效。
最后,宋敏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公司治理与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宋敏教授充分肯定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成果,指出中国银行业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股份化,初步解决内幕人控制问题。二是引进内外资策略股东,最后是上市。他认为各种实证研究表明,国有股权往往与低效率,低市场价值,高的金融危机相联系,中国各商业银行的证据也支持该观点,减少银行的国有股份有助于提高银行是市场价值。另外在银行的内部治理方面,跨国的证据显示,董事会独立性与银行的市场价值正相关,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有所改善,与跨国的证据相符,董事会独立性越大,银行市场价值越高。但是从高管的性质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的政治关联性较强,外资银行经历等专业素质仍未受到市场重视。最后宋敏教授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国有银行的改革,加强与国际接轨,迎接来自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本次讲座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整个演讲深入浅出,高潮迭起,充分体现了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宗旨——“体察中国民生,迎接国际挑战,承泽先贤智慧,感受北大文化”,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