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润预测”:2007年第3季度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研究报告/学术论文

“朗润预测”:2007年第3季度


 

三季度宏观经济预测:高增长高通胀前景显现
转自:《财经》杂志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朗润预测”显示,2007年三季度gdp将增长11.8%,cpi上涨4.5%

    “宏观经济学者们普遍调高了对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7月29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在该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第十次报告会上说。

    对等13家中外研究机构的预测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朗润预测”显示,相比去年同期,2007年三季度gdp将增长11.8%,cpi上涨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2%,进出口分别增长18.2%和2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将上调至3.5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会达到7.47%。

    而此前,“朗润预测”对二季度gdp增长率的估计为10.7%,cpi增长率为3.0%。相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实际数据(gdp和cpi增长率分为11.9%和4.4%),预测值明显要低得多。无疑,这对宏观经济分析者们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产生了不小影响。

    教授宋国青分析了2007年二季度的经济情况。他认为,6月公布的城镇固定投资增长率为28.5%,这本身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而且2006年6月投资基数很高,28.5%的增幅是在此基础上的增长,是“在房顶上跳高”。因此,投资增速过快问题依然严峻,加上贸易顺差持续增长,消费也强劲扩张,总需求和价格所承受的压力正在不断积累。

    宋国青特别强调了通货膨胀的加速机制:随着通胀率上升,如果央行不能及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那么必将导致预期真实利率下降,导致对房地产、古董等保值资产的需求增加,从而使投资需求进一步增加,通胀率进一步上升。

    对于当前存在的“通货膨胀是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路径之一”的看法,宋国青做了澄清。他认为,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没有因果关系,不应该牺牲经济稳定来达到升值目的;通货膨胀是全局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者应该更为关注。

    除短期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和讨论外,与会专家对中国经济近期的众多问题都进行了分析。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为“流动性过剩”提供了一个独到注解。

    他认为,从根本上讲,货币是将“财富”卖掉的所得,资本是以产权契约、金融票据、证券契约等形式将“财富”资本化的所得,是资产和未来收入流的“产权证”。只不过,通过这些“产权证”,把本来就已存在但是“死”的东西和未来收入流变“活”了。在这个意义上,只要金融票据、证券、货币是相对于真实的价值而发行的,其在增加价值载体的流动性的同时,本身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

    陈志武由此认为,不能单纯从货币供应占gdp之比判断“钱”是太多还是太少,其关键应取决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这也正是各国中央银行都以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原因所在。他表示,中国资本化水平还很低,所以资本化空间仍然很大。

    但同时他也指出,土地和几乎所有大型企业还属国有,这会继续抑制中国资本化的深化。特别是,中国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产生资本,产权保护、契约权利保护等法治架构必须改善。

    主任林毅夫探讨了中国当前的经济政策选择。他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是结构问题,更是体制问题。扭曲和无效的金融体制、过低的资源产业税费和无处不在的行政垄断,正是经济机构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为解决这些问题,林毅夫认为,仅仅采用“扬汤止沸”的短期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釜底抽薪”:政府应该控制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准入、节能和环保等环节,调整税费,加强监管;逐步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对外贸外资的倾斜政策;更要致力于解决地方干部监管和执法的激励问题,协调中央与地方以及部门之间的利益。

    卢锋则剖析了中国近年来棉花进口急剧增长的形势和关于“滑准税”(一种对进口棉花低于国内保护价的部分征收的保护性关税)的争论。援引大量数据之后,卢锋认为,棉花进口增长并没有替代国内棉花生产而伤害国内棉农;相反地,随着世界纺织品关税水平越来越低,世界纺织品需求越来越大,国内棉花生产的生产率和净利润都呈上升趋势,而五年间棉花进口的增长为中国创造了45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绝大多数是城乡劳动力转移。

    由此,卢锋认为,旨在保护入世后中国棉花产业的“滑准税”属权益之计,已不合时宜,中国政府应在此问题上采取积极姿态,超越部门和地方利益看待这个问题,征收统一的低关税,“这不但可以避免操作上的麻烦,还可以在多哈谈判中争取主动,为中国在其他领域谋求利益。”卢锋说。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