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广东潮汕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3级经济学博士生,2019年应届毕业生
毕业后将前往丹麦奥胡斯大学商业与社会科学学院
经济与商业经济系担任助理教授
博士在读期间,张睿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cssci和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12篇,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他的两篇工作论文分别获2018年freit(forum for research of empirical international trade)落基山实证贸易会议(rmet)和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会议(eiit)最佳博士生论文奖。
张睿曾获得北大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大学术创新奖、唐立新奖学金、国发院优秀助教、北京市优秀团干部、北大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合作研究项目获北京大学才斋奖学金研究资助。
写在前面
临近博士毕业,在毕业各种思绪中回想关于半年多前求职的经历,仍会条件反射般地感到一丝紧张和局促。求职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师长前辈的无私帮助,这让我在面临未来工作还未着落的不确定性时感受到了温暖和踏实。我整理了一下求职季的历程和想法,其中有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也包含了许多师长前辈们的经验之谈,希望可以为马上要经历学术求职的同学提供更多信息。
由于了解到许多学校,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高校均在公开求职市场平台上进行青年助理教授的招聘,招聘流程也有许多相似共通之处,因此我在征求导师和往届师兄师姐的建议后,计划主要通过几个公开招聘平台进行工作申请和材料投递,主要包括中国求职市场cice的招聘平台和美国经济学会aea的joe招聘平台。
公开招聘平台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较为统一化的流程使得招聘学校和求职学生能够在集中的地点和时间内进行高密度的面试会面,大大减少求职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求职学生更有针对性进行求职准备。
这篇文章主要回顾了我个人在2018-2019年度通过aea和cice两个求职平台在国内外高校的求职经历。我将我经历的学术求职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申请材料
第一个阶段大概在十月底之前,主要是准备和完善自己研究和教学方面的材料,确定推荐人,并确定计划申请的学校名单。
首先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想要从事经济学教职的博士生,在求职市场上学术研究能力是安身立命之本,怎么强调均不为过。因此在博士生的前几年学习工作中,必须抓住各种机会提升完善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的体现并不是泛泛而谈,而需要有实质性的材料支持,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1)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正在学术杂志进行匿名评审的工作论文。对于目标主要定位于国内高校的同学而言,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的发表同等重要。已发表的论文意味着你有能力通过独作或合作完成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研究,并经过同行评审的认可。正在进行匿名评审的工作论文又以处在修改后再审阶段(revise & resubmit,即r&r)为佳,尤其是知名期刊的r&r,这说明你的工作论文有较大的希望可以最终发表在该杂志上。
2)求职论文(英文一般称为job market paper)。从市场上求职者的情况来看,求职论文既有独作也有合作的情况,独作的比例相对高一些,但也有许多合作求职论文的求职者最终拿到了非常优异的教职,因此求职结果和求职论文是否独作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一般认为,求职论文是最能体现求职者在博士阶段研究形成的能力和成果的文章,一般都是未发表的工作论文,也有正在知名期刊进行r&r的情况。
3)其他未发表的工作论文,工作论文的会议获奖情况等。这部分一方面体现求职者其他潜在可发表的相关领域论文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体现求职者和其他合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后续合作关系,如与导师、外导或国内外知名大学学者的合作项目前景等。
4)研究陈述和研究计划。这主要体现求职者对自身已有研究的总结定位,以及今后几年后续研究的计划和展望。
除了研究方面的申请材料之外,求职者还需要准备教学方面的申请材料,一般通过所在学院获取本人的教学评估和学生评语等记录,自己整理好制作成pdf文档即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助教经历,包括学生课评的打分和评语等。2)教学计划。主要阐述教学领域,教学兴趣和教学哲学方法。由于很多学院和系每年会考虑教学安排制定招聘计划,因此明确自己的教学领域和兴趣有助于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更好地匹配。
此外,求职推荐信也是重要的材料。我申请的学校要求的推荐信一般为三封或以上。在北美毕业求职的前辈朋友也告诉我,推荐信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不要超过五封,但也视申请人的实际情况而定。根据我自身和观察到的例子,推荐人一般为求职者的导师(可以有多个)以及一起进行合作研究项目的教授。有国外访问经历的博士生,也可以重点考虑访问期间接触交流较多的,互相了解的,对研究提出了实质性指导和修改意见的外方导师。除了推荐信之外,在求职期间的各个阶段(包括从最初学校的选择到最后offer的决定),求职者都有机会向推荐人寻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经验丰富的推荐人可以帮助求职博士更好地处理在求职市场上碰到的不同复杂情况。确定推荐人时,可提前两三个月(如七八月份时)与教授们联系,表达邀请他们作为求职推荐人,请他们撰写求职推荐信的请求和愿望,这样可以为教授们留出充分的考虑时间(包括是否接受请求,以及如何撰写推荐信内容等)。最不理想的情况,若有教授拒绝了你的请求,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寻找确定另外的推荐人。与此同时,也应事先与推荐人沟通自己的特定求职意愿,如地理位置、特定学校等方面的偏好等。
接下来是具体的申请学校名单。可根据自己的约束和意愿、家庭因素、导师意见等做选择,确定大致的学校名单。由于目前的学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因此原则上可以考虑利用工作申请的规模经济,多申一些学校,减少风险。此外,还可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如同学、校友、老师等)了解不同学校今年的招聘安排、政策、名额等条件,如偏好招的方向、是否需要做师资博士后、是否有户口编制等较为现实的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在这个阶段,也可考虑建立个人的学术网站,并把链接放到求职cv中,帮助推广自己。学术网站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可参考往年求职博士生的网站。
第二阶段
提交材料、准备面试
第二个阶段一般从十一月中旬开始,通过求职平台,邮件等不同方式提交申请材料。
我申请的学校有如下几种形式的提交方式:1)通过求职平台提交各项申请材料,如aea的joe平台、中国求职市场的cice平台、econ job market平台等。2)通过把申请材料发到指定邮箱完成申请。3)通过特定院校自己的申请系统进行申请。提交申请主要是个体力活,因此可以花两到三天的时间集中提交。同时建议提前在十月底或者十一月初整理下不同学校提交材料的截止日期,需要的材料和提交方式,以防错过deadline。大部分学校的招聘详细信息和要求可以在以上的几个招聘平台上找到,在招聘季期间也会有不定时的更新,因此定时地看一看是否有新的招聘信息也很重要。最后,有部分院校会把招聘信息放在自己的网站上,而不一定出现在cice、joe等平台上,这部分信息需要自己花一些时间去搜索。
提交申请完毕之后,应协助推荐人确保推荐信准时提交。同时我也努力定期(比如每周一次)向推荐人更新自己收到的面试、试讲邀请等机会和其他情况,保持自己和推荐人之间的信息完全和对称。
等待面试通知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做好面试和试讲的准备。大部分学校的招聘会分为面试和试讲两个主要阶段,但并不绝对,有些学校也会将这两个阶段合二为一。我所经历的面试主要集中在2018年十二月下旬的北京cice求职市场和2019年一月初的亚特兰大aea求职市场。收到面试邀请后,一般需要和面试院校沟通面试的具体时间。cice和aea市场一般持续2到3天,因此最好提前排好自己的面试日程表。
每所学校的面试时间长度不等,一般在30到45分钟之间。在我经历过的面试中,一般面试官都要求以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陈述求职论文的内容,期间可能会有针对性的提问和交流;同时简历和申请材料中的有关内容也有可能被提问,包括其他的研究项目,教学履历和兴趣等。此类问题均可以在面试之前可以进行准备。除去面试时的接触,有些学校会在aea市场期间的某个晚上举行reception招待会(去年cice则是所有学校统一的招待会),一般会欢迎得到面试机会的求职者参加出席,在招待会上有许多进一步和面试官教授们充分交流的机会。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决定前往aea求职市场,最好在每年九月份aea开放注册时就进行本年度会议的注册缴费(学生参会费用有折扣)和酒店预订。大部分学校的面试都会在会议酒店内或邻近酒店进行,而只有注册的参会者可以通过aea的系统预定会议酒店的住宿。aea的会议酒店一般在开放预订之后很快就会被预订完,因此建议尽早预订。另外,2018年1月在费城举行的aea求职市场因为赶上了暴风雪天气,许多航班延误取消,许多求职博士生无法准时到达,带来了额外的困扰和麻烦。因此为了防止意外天气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前两天到达会议酒店(例如第一场面试1月4日开始,则在1月2日到达),做好充分的休息和准备。
面试全部结束之后,对你感兴趣的院校会进一步邀请你到其所在院校进行试讲(即flyout),与未来可能的新同事进行交流互动,同时也让你进一步了解院校情况。与面试类似,由于可能有多个试讲机会,因此也需要及时提前安排好不同学校进行试讲的日期行程。一次试讲一般持续半天到一天,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安排:一是做一个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求职论文报告(job market talk),就如同我们博士生平常在系里参加的seminar一样;二是和院领导、系主任和其他教授进行一对一的会面,互相交流了解,一般和一位教授的会面会在半小时左右。
求职论文的报告是求职季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在这一个半小时之内,作为一名求职者,你需要向你未来可能的雇主和同事展现你作为一名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应该尽可能早地开始准备求职论文presentation,包括slides的撰写、结构的编排、时间的控制分配、英文演讲的操练、可能被问到的问题等。许多师长和前辈都建议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场合进行presentation的实战演练,因此我在求职季开始之前就把我的求职论文投到了若干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进行报告,同时也在学院里和组会里做了报告。虽然在大部分会议上每篇文章的演讲时间只有15-40分钟不等,但整个学术交流的形式相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战积累一些演讲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对于文章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后续试讲的准备和论文的修改投稿很有帮助。
除了求职论文报告之外,另一项内容就是和院系教授进行一对一交流互动,一般在教授办公室进行,有时候也会包括与院系老师共进午餐和晚餐的环节。由于并不是所有的教授都会参加第一轮面试,因此他们会借此机会与潜在的未来同事(也就是求职者)进行了解交流。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交流内容比较宽泛:有些教授对你除了求职论文以外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有些教授会和你交流他正在做的一些研究,希望得到你的意见和看法;有些教授会热心地帮你解答在该城市生活定居安顿的各项具体事务,如买房购车教育等;有些教授会向你介绍院系的科研考核标准和教学情况,同时也可能会提及薪酬方面的问题;有些教授还会直截了当询问你现在的flyout和offer情况,以及你自己的排序偏好;总之一对一交流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准备求职的过程中,我曾经向一位老师请教在试讲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表现自己,他给我的建议是,在保持谦逊、礼貌和自信的前提下,做好自己,不要由于顾忌而有意隐藏甚至隐瞒自己的性格特点,做到真诚友好。
试讲结束之后,可以和试讲过的院系联络老师保持联系,保持双方信息畅通。在这个阶段之后,有可能会收到相关院校的工作邀约即offer。一旦决定接受某个院校的offer,那么恭喜你,你的求职季就顺利结束了。
以上是我个人学术求职季的大致经历以及一些关键环节的个人想法,难免有所偏颇,挂一漏万。国内的经济学学术水平越来越高,求职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我也希望计划未来进入学术求职市场的同学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减少一些信息不对称,增强一些信心。
附上几个对于求职博士生可能有用的信息链接:
※ aea网站上康奈尔大学john cawley教授对博士生的求职市场指南:
https://www.aeaweb.org/content/file?id=869
※ 普林斯顿stephen redding教授对于国际贸易学领域博士生的学习和求职建议:
https://www.princeton.edu/~reddings/tradephd.htm
※ 芝加哥jonathan dingel教授对于博士生的建议:
http://faculty.chicagobooth.edu/jonathan.dingel/teaching/advice.html
借此机会,我也想向我的父母和家人、我的女友、我的导师和推荐人、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以及在求职期间为我提供了许多意见和支持的各位师长前辈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的求职历程无法如此顺利。也希望我能早日在刊出论文的致谢部分中,再次表达对你们的无尽感激之情。
祝愿大家都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